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290字。

  武汉市部分初中九年级12月联考 九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总分:120分
  I  阅读(共55分)
  一、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体,完成1~3题(10分)
  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
  ①文化遗产曾有辉煌的过去,也应该有闪光的现在,并且还应走向充满生机的未来。
  ②灿若星辰的文化瑰宝,是历史的丰碑,是珍贵的记忆。漫步“海上花园”鼓浪屿, 我们不一定能想象当年繁盛一时的景象,但一定能在历史风貌建筑散发的闽南韵味、南 洋气息和欧陆风情中,感受到中西文化的交融;置身唐代名刹大雁塔,我们可能无法复  原“雁塔诗会”的盛况,但一定能在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中,领略唐代的盛世辉  煌……放眼神州大地,人文胜迹总是满载历史,一墙一瓦都是文化,山水之中皆有故事,
  我们理应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③每一个文化遗产,既是历史生活的一个片段,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载体。时间无 言,但它却会通过一个个文化遗产,铭刻下历史的文脉、民族的记忆、精神的基因。而 凝结在文化遗产之中的文明底蕴,不仅构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座,还为民族的生 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深厚滋养。铭记历史沧桑,看见岁月留痕,方能更好延续文化根 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应让文化遗产“养在深闺人未识”,而应让其“飞入寻常百姓
  家”:不仅要保护好文化遗产,更应激活其内在的生命力。
  ④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文化遗产既然是“遗产”,那也恰恰说明,它与现代生活, 是有距离的。如何缩小这一距离,让文化遗产不只是一件件静止的作品,而是活在当下、 活在人们生活里的有生命物品。以文物为例,近年来我国在缩小文物与现代生活距离, 让文物融入人们生活方面做了很多尝试。这些成功尝试证明,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
  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仅是激活文化遗产生命力的重要方向,也是满足人民群众
  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
  ⑤最好的保护是成为日常所需。历史文化的滋养,既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历史 回眸之中,也在可感、可知、可参与的日常生活之中。当博物馆“打卡”日益成为公众休 闲娱乐的重要方式,当陕西剪纸、遂昌龙粽等非遗伴手礼受到顾客青睐,“活起来”的不
  仅是文化遗产,更有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的历史记忆。
  ⑥在6月13日世界遗产日期间,多家网络平台联合举办“非遗购物节”。一边是古  老的文化遗产,一边是新兴的互联网业态,非遗“触网”启示我们,文化遗产完全可以融 入当代生活。而这也正是“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
  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题中应有之义。
  1.关于文化遗产,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文化遗产有辉煌的过去,也应该有闪光的现在和走向充满生机的未来。
  B 文化遗产是满载历史的作品,与我们的现代生活有距离。
  C 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历史文脉、民族记忆和精神基因,是民族历史丰碑。
  D文化遗产记录着历史生活,传承着民族精神,为民族发展提供滋养。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历史文化景象和盛况我们不一定能想象和复原,但我们能在人文胜迹中去感受和领略。 B如果缩小文化遗产与人们生活距离,就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C 让文化遗产走进生活,让它亲民有趣而不失厚重,这是文化遗产传承的有效途径。
  D多家网络平台联合举办“非遗购物节”启示我们,文化遗产完全可以融入当代生活。
  3.结合全文,概括保护文化遗产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4分)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4~7题。  (20分)
  春天的味道
  周钰姣
  ①春风起,藏在泥土里的色彩纷纷铺展开来。光是纷呈的绿就令人目不暇接,更
  别说那一片片姹紫嫣红、桃粉李白了。遍地的野菜也被唤醒了,它们争相冒出地面。野
  葱、香椿、蕨苔、荠菜……都是餐桌上的美味。
  ②春意催人。寻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带着两个孩子来到郊外,我们寻找着一种只
  有清明前后才会出现的食材    清明草。
  ③“妈妈,这是不是清明草?”女儿肉乎乎的小手握着一团黄色小花,踮着脚,把 花举得高高的给我看。清明草植株矮小,黄色的小花躲藏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