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160字。

  石钟山记
  学习目标       
  1. 感受《石钟山记》自由不拘的体式。        
  2. 探究《石钟山记》潇洒随性中自有法度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
  1. 感受《石钟山记》自由不拘的体式。        
  2. 探究《石钟山记》潇洒随性中自有法度的艺术魅力。
  教学思路
  一、导入
  二、初读,感受体式之自由
  三、研读,探秘行文之法度
  (一)解疑
  (二)探秘
  活动一:赏技法
  活动二:品文法
  活动三:识章法
  四、诵读,领会苏公之匠心
  五、课后作业
  一、导入
  同学们好,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共度一段愉快的学习之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苏轼的《石钟山记》。石钟山被誉为“千古奇音第一山”。元丰七年,被罗织罪名、下放黄州四年的苏轼,终于接到了移任汝州的一纸文书。虽然并未官复原职,但汝州毕竟离京城更近,为苏轼阶下囚般的谪居生活,迎来了一丝曙光。        
  苏轼取道水路,至江西,游庐山,在这里留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千古名句;随后他途经湖口,与长子一起夜探石钟山,又得一番奇遇,东坡登山临水,泛舟江面,兴味盎然,写下了传世名篇《石钟山记》。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文章,领略东坡的深夜奇遇。在本堂课的学习之旅中,我们将会有这些收获:   
  1. 感受《石钟山记》自由不拘的体式。2. 探究《石钟山记》潇洒随性中自有法度的艺术魅力。
  二、初读,感受体式之自由
  现在同学们借助课下解释,初读文章,然后依照填空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记叙了苏轼夜游石钟山,来探究石钟山得名由来的经过,作者得出了事不目见耳闻,不可臆断其有无的道理。《石钟山记》是一篇游记,在初中时,我们已经学习过很多游记类的古文了。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再读苏轼的《石钟山记》,同学们有没有一些不同以往的审美感受呢?你可以仔细想一想,我们发现,一般游记都以景物描写为主,或寄情于景,或借景抒情。而《石钟山记》,则是将情景与事理相合,以变体为记体,突破了游记的传统写法,使游记带有了考辨的色彩,自由随性,不拘一格。清代文学家方苞这样评价《石钟山记》“潇洒自得,子瞻诸记中特出者。”这一份自由潇洒,还体现在文章的句式特点上。我们以《岳阳楼记》为例,老师摘录了两篇文章中写景的句子,大家听一听,在联读比较中,体会《石钟山记》句式上的特点。
  师诵读课件上《岳阳楼记》《石钟山记》的句子(文字略)
  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这两篇记文,带给我们的审美体验是不同的。   
  《岳阳楼记》用韵文写作,富丽典雅;《石钟山记》通篇几乎用散句写就,灵动自由,潇洒自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