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题,约13500字。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说《红楼梦》是“自叙传”,是否以胡适为始呢?如果就五四以后的立说而言,可以说是的。但其实乾隆时人本就明白,这部小说的实质是写作者自家的,因此鲁迅才说“自传说”之出现实际最早,而肯定确立反在最后。比如书中有二十首诗作,其所引原诗都已发现为富察明义之作,我们考明雪芹与富察氏明义家交往关系密切,彼此相知,非同道听途说之比。又如同时人吴云跋石媪玉的《红楼》剧本,也说《石头记》是“小说之妖也。本事出曹使君家”。如果再往晚一点的时代看,1903年夏曾佑在《小说原理》中指明:“写贫贱易,写富贵难。此因发愤著书者,以贫士为多,非过来人不能道也:观《石头记》自明。”可见夏氏是看出了作者雪芹即是亲历者,亦即此书是自叙的道理。两年以后,1905年,王国维始作《红楼梦评论》,其言有云:纵观评此书者之说,约有二种,一谓述他人之事,一谓作者自写其生平也。这也足以说明,在胡适先生考证《红楼》之前的20年,“自叙传”之说本就存在,并未中断或绝迹。
  嘉庆十七年(1812)已有刊本的二知道人所著《红楼梦说梦》早已揭出:“盲左、班、马之书,真事传神也;雪芹之书,虚事传神也。然其意中,自有实事;罪花业果,欲言难言,不得已而托诸空中楼阁耳。”这话已够明白。道光元年(1821)已有刊本的诸联所著《红楼评梦》也说:“凡值宝、黛相逢之际,其万种柔肠,千端苦绪,一一剖心呕血以出之,细等镂尘,明如通犀。若云空中楼阁,吾不信也;即云为人记事,吾亦不信也!”这是何等的真情实话,何等具有说服力的逻辑语言!至于咸同年代撰刊的书,可举江顺怡《读红楼梦杂记》的一则。其言曰:“或谓《红楼梦》为明珠相国作,‘宝玉’对‘明珠’而言——即(纳兰)容若也。窃案《饮水》一集,其才十倍宝玉,苟以宝玉代明珠,是以子代父矣!况《饮水词》中,欢语少而愁语多,与宝玉性情不类。盖《红楼梦》所纪之事,皆作者自道其生平,非有所指。数十年之阅历,悔过不暇,自怨自艾,自忏自悔,而暇及人乎哉?”他驳“纳兰说”的理由,都切中其病害,难以比附之理最明。   
  到鲁迅作《中国小说史略》,于其中郑重指出的则是:“盖叙述皆存本真,闻见悉所亲历。正因写实,转成新鲜……然胡适既考得作者生平,而此说(按:指蔡元培说)遂不立……然谓《红楼梦》乃作者自叙,与本书开篇契合者,其说之出实最先,而确定反最后……知曹雪芹实生于荣华,终于苓落,半生经历,绝似石头……”以蔡元培先生为代表的“索隐派”,源于本土传统,极力反对“写己”之论,此是民初年代之事,至今后继有人,以“虚构”“概括”为理由而批判“自传说”的风潮,则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事。鲁迅的看法是,从整体宏观看,小说分明是雪芹自叙——因为他的半生,即与“石头”绝似。说得这样明白确切,岂不足见《红楼梦》更可能是“自叙”而不是“他叙”?
  (摘编自周汝昌《红楼十二层》)
  材料二:
  整个说来,《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复空空道人说:“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在写实的同时,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乾隆时期就有人认为《红楼梦》为作者自传,但这种学说直到五四之后才确立。
  B.富察明义的诗,吴云的跋,二知道人的《红楼梦说梦》都可作为自传说的证据。
  C.有人认为《红楼梦》为纳兰明珠所作,江顺怡的《读红楼梦杂记》对此作了驳斥。
  D.蔡元培先生以“虚构”“概括”为理由反对自传说,作者不认同蔡元培这种看法。
  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学作品需要一些幻化出的生动、神秘、奇异,否则就缺乏文学性。
  B.写实的作品,一般具有厚重、拙朴、超脱等特点,因此与梦幻的作品有所不同。
  C.荒诞性与梦幻性是相对于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而言的,它有一种突破现实的美。   
  D.小说应该追求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不应该涉嫌不敬、溢美、揭隐私、造舆论。
  3.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孟子曾言:“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B.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C.苏轼在写给谢民师的回信中说道:“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D.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强调“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
  4.“新红学”是指五四运动之后胡适等学者进行的《红楼梦》研究,它主要研究《红楼梦》的作者和版本。依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属于“新红学”范畴的一项是:(3分)(    )
  A.脂砚斋是《红楼梦》最早的读者之一,其写下的大量评点式评语随《红楼梦》抄本的正文保留下来,有助于我们了解著作原貌。
  B.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将真实历史中的曹家和文学作品中的贾家合而为一进行考证,分析了其中的人物及其籍贯问题。
  C.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从民族主义情感出发,提出《红楼梦》的立意在于反对满族统治,从而把《红楼梦》解读成一部政治小说。
  D.吴宓运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一与多”之说,分析《红楼梦》的结构和人物,把对《红楼梦》的认识提升到了哲学层面上。
  5.这两则材料评论《红楼梦》的角度有何不同?分别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单兵英雄轶事
  陈坚
  赵嗲是我们街道的小人物,也是国家的大英雄。
  英雄的个性很鲜明。孙子赵杰考了五次大货车驾照,才拿到A2本本。欣喜之际,约了一桌好友在家欢聚庆祝,却被赵嗲掀翻了桌子。乒乒乓乓的青花瓷碰撞声和满地袅袅弥散的佳肴美味,瞬间定格在这群年轻人惊讶的眸子里。
  赵杰自感理亏,便悄悄转移了阵地。聚餐摆在了街边烧烤店,可怎么也找不回那轻松愉悦感,脑际全是爷爷的往事和弟兄们挖地三尺的探究目光。干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