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2450字。
山东省济宁地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案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屈原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又是思想的巨人,他是中华民族精神最集中的体现者、塑造者、导引者,他的伟大形象和高尚品格,他的精神和气质,尤其是他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几千年来,感动、激励着历代中国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民族品格的塑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文化史上,被称作与日月同辉者,首推孔子与屈原。《论语•子张》载子贡说:“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史记•孔子世家》太史公曰:“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说:“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史记•屈原列传》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史记》的“太史公曰”据信有120余篇,大多秉笔直评、画龙点睛,彰显客观公正的史学观。唯有对孔子和屈原则是带着浓烈的个人感情,以读其著、寻其迹、“想见其为人”的基本相同笔调,发出了触动人们心灵的赞叹。司马迁以伟大史学家纵览古今的高远眼光,盛赞屈原与孔子一样“与日月争光”,是对屈原历史影响的至高文化定位。汉代以后,屈原的地位虽然可能难与孔子比肩,但屈原的“与日月同辉”仍是后人的共识。
站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看,屈原和孔子一样,是中国历史上鲜有其比的精神导师,他们以不同的途径与方式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建构做出了他人难以企及的贡献。孔子创始儒学,继往开来,以其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体系为中华民族确立了精神方向、道德标准和核心价值观。屈原则是通过震古烁今的伟大诗篇,展示个人品格修为、精神意志和生命指向,为历代中国人树立了典范与榜样。没有孔子,中国人传统的“三观”就不是现在这个面貌;没有屈原,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就缺乏一个昭示日月的坐标。
屈原对中华民族精神建构的最大贡献,还是他伟大爱国者的形象屹立于民族精神之巅而影响了千秋万代。他的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在他的几乎所有作品里,也展示在我们所见他的所有修为中。他对祖国的热爱赋予他对楚国山水草木、世俗民情以炽热的眷恋之情;他的人生理想和追求与对祖国的热爱是高度一致的;他的命运乃至喜怒哀乐与国家兴衰、人民福祉紧密联系在一起;他处污泥而不染、敢于同恶势力斗争的高洁品格,是他爱国精神的不竭动力;他主张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进而统一天下;他在国都沦陷、山河破碎、报国无门的悲愤和痛苦中,毅然以投水自尽的壮烈结局诠释了他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屈原正是以不朽之作和刚毅的行为完美呈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产生了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屈原的时代,文人士子,包括官吏,乃至国相、重臣,他们的国家观念并不强,普遍的风气是哪国重用,就到哪国去。但屈原却独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并一再表示至死不变。以至于百年后,贾谊写《吊屈原赋》,都难以理解他的忠贞和执着:“般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瞝九州而相君兮,何必怀此都也?”
屈原的思想脱胎于南北文化大融合。屈原生活的时代,已进入南北文化大交流时期,黄河流域诸子百家的理性精神,深深影响了屈原。其诗作中,寄寓着丰富、深厚、系统的理性精神。《文心雕龙•辨骚》中说“楚辞者,体宪于三代”,指屈原作品取法于《诗》《书》《易》《礼》等三代的经典。事实上,屈原是一个以长江文化为底蕴、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吸收诸子百家精华而形成的文化巨人,是南北文化融合的结晶。屈原既是长江文化的杰出代表,又是中华民族的伟人。
(摘编自王志民《屈原的文化高度:与日月同辉》)
材料二
屈原无疑是中国文化史上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可以说屈原已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屈原的文化精神,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强烈的家国情怀,屈原几乎成为“爱国主义”的代称,从南宋以来,每当国家民族处于存亡的紧急关头,屈原及其作品就成为激励广大士人坚持民族气节、救危图存的精神寄托与支柱。第二是志洁行芳、独立不阿、宁折不屈的人格精神。在浑浊的现实面前,屈原没有任何妥协回旋的余地,也没有一点圆通解脱的方法,最后他只能以执着的态度为全其节操而选择自沉。屈原是最为纯正高尚的理想人格的光辉典范。第三,“骚体”文学的原创精神。楚辞出现以前,中国诗歌还基本上属于群性的创作,一般说来,它们内容比较单纯,句式和篇幅也比较短,创作手法上基本是按照现实的本来样子去描写。特别由于是群众创作,因而缺少全面反映诗人性格的作品。屈原出现以后,中国文学史上才出现了伟大诗人的名字,出现了集中反映诗人全部思想感情和个性的诗篇,给中国的诗人种下了浪漫因子。屈原早已无可争议地成为“骚体”抒情文学的创始人和“骚体”文学最有成就的诗人,屈原之作已成为千古绝唱。
(摘编自戴锡琦《从浪漫主义的本质解读屈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是中华民族精神最集中的体现者,对民族品格的塑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司马迁对孔子和屈原的评价带有浓烈的个人感情,有悖于秉笔直评的史学观。
C.屈原的国家观念之强烈、爱国情怀之执着,使汉代的贾谊都仰慕赞叹乃至惊疑。
D. 屈原的思想充满着以儒家思想为底色的理性精神,为中华民族确立了精神方向。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文化史上,只有孔子与屈原,可以被称作与日月同辉者,可以看出二者同等的至高影响力。
B.屈原和孔子共同塑造了中国人传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建构做出了贡献。
C.屈原完美的人生追求,高洁的精神品格和坚决斗争毅然投水等行为,完美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D.东晋祖逖闻鸡起舞,南宋文天祥正气凛然,都可视为在民族危亡时屈原激励士人坚持气节的有力证据。
3.下列屈原作品中的诗句,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渔父》)
B.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九章》)
C.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九章》)
D.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4.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领 域 内 容 意 义
民族精神
人格修为
文学成就 爱国主义情怀
志洁行芳人格
始创骚体文学 精神支柱
坐标典范
千古绝唱
A.爱国主义情怀是屈原光辉思想的核心,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大贡献。
B.屈原志洁行芳的人格魅力主要得益于受儒家君子修身思想的熏陶影响。
C.成为千古绝唱的“骚体”文学是承载屈原爱国精神和人格修为的载体。
D.这三者的发生发展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互为表里、不可割裂的。
5.结合课内《离骚》中的诗句和材料内容,简要概括《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阿Q正传(节选)
鲁迅
阿Q的耳朵里,本来早听到过革命党这一句话,今年又亲眼见过杀掉革命党。但他有一种不知从那里来的意见,以为革命党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是“深恶而痛绝之”的。殊不料这却使百里闻名的举人老爷有这样怕,于是他未免也有些“神往”了,况且未庄的一群鸟男女的慌张的神情,也使阿Q更快意。
阿Q近来用度窘,大约略略有些不平;加以午间喝了两碗空肚酒,愈加醉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