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750字。
10.2《归去来兮辞》
一、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文体知识。
2.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文本,结合背景探究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
3.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重点语句的艺术手法,感受本文中诗人形象。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赏析重点语句的艺术手法,探究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
2.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
【导入】
(观看陶渊明“五仕五隐”的视频)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陶渊明最终选择了归隐的道路,写下千古名篇——《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记下人生最好的境界——“丰富的安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封闻名古今的辞职信,再次走近丰富而安静的陶渊明。
人生最好的境界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周国平
【任务一】了解文常
1. 走进作者——陶渊明
365~427,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名潜,字元亮。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他是中国“田园诗人之祖”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一生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几度出仕,后逐渐认清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田园。最终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岁。
2. 回顾作品
主要作品:《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展示《饮酒》《归园田居》,学生读或背诵)
【任务二】解题诵文
1. 从题目中,你能读出什么?
归—回;去—去;来—助词,无义;兮—语气助词==点明文章主题(归去)
“序”“辞”—文体==课文分为“序”和“辞”两部分。
资料补充:辞
辞是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也称楚辞。
体裁特点:①两句为一组,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例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②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辞与赋的区别
①辞更接近于诗,重在抒情,形式上后来也有若干变化,但四句一节、每句三拍的特点还是保持了下来。
②赋是有韵的散文,常用关联词,长短句明显增多,内容则以咏物说理为主,写法上讲究铺排,即所谓“以事形为本,以义正为助”。
2. 观看视频,订正字音。
3. 朗读课文
指导:本文属“辞”体,多为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可作较长停顿。
六字句:按三拍读, 3、3顿或1、2、1、2顿。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