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1370字。
山东省济南市2024届高三5月高考针对性训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从胸臆中流出”的性灵诗风至少有两个弊端,一是诗行一气直下,容易产生“滑俗”之弊;二是浅近,缺乏含蓄蕴藉的韵味。对此,姚鼐有清楚的认识。姚鼐虽未直接点名批评袁枚,实亦流露出不满。他评白诗云:“香山以流易之体,极富瞻之思,非独俗士夺魄,亦使胜流倾心。然滑俗之病,遂至滥恶,后皆以太傅为藉口矣。”
袁枚在六十岁生日诗中就有“想为香山作后身”之句,所以姚鼐所指后世“滑俗”之病,无疑是针对性灵诗风的弊端。姚鼐明确指出,“欲作古贤辞,先弃凡俗语”,他批评其时两大诗派“浅易询灶妪,险怪趋虬户”,以“浅易”和“险怪”直指袁枚与厉鹗之失。性灵诗派外,王士禛及其追随者追求神韵,然格局狭小,骨力不张,滑落为诗坛边缘性存在;宗宋诗风另一趋势是朝俚俗化方向发展,又暴露出“刻露之病”,缺少含蓄之韵味。
对于诗坛的流弊,如何力挽颓波?姚门弟子梅曾亮评其师之诗云:“以山谷之高奇,兼唐贤之蕴藉。”桐城后学吴汝纶亦云:“先生诗勿问何体,罔不深古雅健,耐人寻绎。”“山谷之高奇”与“深古雅健”是宋诗风格,“蕴藉”与“耐人寻绎”是唐诗含蓄蕴藉的传统,二者的结合,即“镕铸唐宋”。
姚鼐对于矫正香山“流易”之病的诗人都甚为看重,如选李商隐诗一卷,就是因为其诗“近掩刘白”。尽管“矫敝流易”时“用思太过,而僻晦之敝又生”,但仍谓之为“诗中豪杰士”。苏轼之诗,“用梦得、香山格调,其妙处岂刘白所能望哉”。但因其为“天才”,常人难学,故非理想的典范。相较之下,黄庭坚诗最符合他的标准。
唐诗通常押平声韵,故格调悠扬舒缓,但久之而生平熟之弊。宋人为革此弊,转而押唐人除杜甫外很少用的仄声韵,苏轼、黄庭坚尤热衷于此,特别是在唱和诗中,用窄韵、险韵争奇斗艳。姚诗亦喜用仄声韵,古体表现得最为明显。如七古《東王禹卿病中》,韵脚分别是动、洞、纵、共、粒、梦等。友人朱筠、王文治等阅后,次其韵作诗,姚氏又依韵奉答,此后又用此韵再答朱筠诗一首。不管是用韵的习惯,还是反复用同一韵唱和,都与苏、黄相似。因押仄声韵,形成奇峭的诗风。
唐诗对仗工整,黄庭坚试图以“不工”之对化唐诗的“稳顺”为宋诗的“奇特”。如葛立方所举《寄上叔父夷仲》中的“万里书来儿女瘦,十月山行冰雪深”句,像律诗中这种“两句意甚远,而中实潜贯者,最为高作”,而“鲁直如此句甚多,不能概举”。此联上句言人事,下句言景物,事类毫不相干,意思相去甚远,从而形成远韵。姚鼐亦喜如此对仗,如“空山短日惜馀景,野老长镵甘息机”“白雾乍开人入市,丹林犹缀鹤归巢”等,均有意学之,虽奇特不如黄诗,但可以看出姚氏之兴趣所在。
黄庭坚尝语王直方云:“作诗使《史》《汉》间全语,为有气骨。”他将散句化入律诗之中,如“且然聊尔耳,得也自知之”即是。姚鼐亦好在律诗中用散句,如“欲将北海同尊酒,绕尽西山到卫州”“衰年不愿海山居,愿舐淮南药鼎余”等,姚莹赞为深得“苏、黄妙谛”。宋诗之“雅健”,多得力于此种句法。
杜甫长律“旁见侧出,无所不包,而首尾一线,寻其脉络,转得清明”,姚鼐对此种以文之结构为诗的做法推崇备至。苏、黄从《檀弓》的“或数句书一事,或三句书一事,至有两句而书一事者,语极简而味长,事不相涉而意脉贯穿”的文法中,体悟出诗法。方东树评黄诗云:“每每承接处,中亘万里,不相联属,非寻常意计所及。”这种精妙的文法,方氏一言以蔽之曰“语不接而意接”。姚鼐善于在这种断法中见出“首尾一贯”的联系。以“连山断岭”布局,“最为文之高致”,姚鼐之诗,曾国藩评之云:“能以古文之法,通之于诗,故劲气盘折。”即就此而言。
姚氏虽推崇黄庭坚,但亦发现其诗有浅直之病。黄庭坚《送彭南阳》云:“南阳令尹振华镳,三月春风困柳条。携手河梁愁欲别,离魂芳草不胜招。壶觞谈笑平民讼,宾客风流醉舞腰。若见贤如武侯者,为言来仕圣明朝。”姚评云:“结太浅直,不为佳。”律诗尾联应宕开一笔,令人味之不尽。救宋诗刻露之弊唯有唐诗之蕴藉,为此,姚鼐推崇初盛唐诗中的神韵之作。他主张将黄庭坚为代表的高奇之宋诗与蕴藉含蓄的唐诗相融合,故而王芑孙之诗“体用宋贤,而咀诵之余,别有韵味”,深得其赞赏。秦瀛称王氏之诗“特奇肆”,铁保称之为“峥嵘傲岸,无一字寄人篱落下”,此是得“山谷之高奇”,是为“体用宋贤”;同时,王诗还具有含蓄不尽的“韵味”,是得唐诗之“蕴藉”,二者兼备,从而将唐诗与宋诗熔于一炉。姚鼐自己也是“学玉局(苏轼)而不失唐人格韵”,以此规避宋诗“刻露”之病。
(摘编自潘务正《姚鼐“镕铸唐宋”新论》)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滑俗”之弊的产生和缺乏含蓄蕴藉的韵味,与性灵诗风所追求的“从胸臆中流出”的艺术旨趣相关。
B.李商隐的诗歌可以矫正香山“流易”之病,尽管有时“用思太过,而僻晦之敝又生”,仍被姚鼐看重。
C.姚鼐与友人朱筠、王文治等人的唱和诗作,很多地方与苏、黄间的和诗相似,有与苏、黄争胜之心。
D.王芑孙“体用宋贤,而咀诵之余,别有韵味”的诗歌创作,符合姚鼐“镕铸唐宋”的诗歌创作理论。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姚鼐批评白居易诗歌有“滑俗之病”,是为纠正性灵诗风的弊端制造声势,以便驳斥袁枚“想为香山作后身”的主张。
B.姚鼐对当时诗坛“浅易”、“险怪”、骨力不张以及缺少含蓄韵味的创作流弊深存戒心,他试图通过努力改变这种状况。
C.姚鼐“镕铸唐宋”的方法是以“山谷之高奇”救神韵诗风之弱,以“唐贤之蕴藉”救性灵诗风及宗宋诗风之浅俗刻露。
D.姚鼐虽然推崇黄庭坚,但能够全面辩证看待问题,对于黄庭坚诗歌创作中的不足,姚鼐则保持着较为清醒的认识。
3.下列所选黄庭坚的诗句,符合“远韵”特点的一项是(3分)
A.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B.租税及时王事了,云山横笛月轮高。
C.杜陵白发垂垂老,张翰黄花句句新。
D.白屋可能无孺子,黄堂不是欠陈蕃。
4.学了《登泰山记》后,树人中学高一的同学们开展了关于姚鼐诗歌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大家准备围绕姚鼐“镕铸唐宋”的诗歌风貌撰写文学短评,下列不属于短评要点的一项是(3分)
A.不工的对仗格式 B.以散句入律诗
C.语断意连的文法 D.语言浅近奇肆
5.下面诗歌和黄庭坚的《送彭南阳》同为招贤诗,评论一致认为姚鼐一诗的尾联胜过黄诗尾联,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鱼门编修曩以一诗送仆南归今失其稿更向仆钞取因并一诗寄之
姚鼐
六艺高论玉麈挥,百家杨秉莫能非。
欣登云阁仍簪笔,却送春艎忆钓矶。
再应征书丞相老,三为祭酒大夫稀。
圣朝举欲留儒者,岂得归田志不违?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 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金银花
张建春
金银花,性甘寒,清热解毒、消炎退肿,对细菌性痢疾和各种化脓性疾病都有效。除此之外,金银花形态奇特,花型独特,具有很高的园林观赏价值;也可做凉茶,当饮料饮用。金银花是多年生半常绿缠绕灌木,适应性强,不择土质,既耐旱,又耐涝,而且根很深,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东头唐,西头王,中间隔堵墙。墙是山墙,唐保和王祥家共用的山墙。房子是泥墙草顶的,山墙是下半截土垒,上半截用土坯砌成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