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790字。

  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3分)语文课代表小文为此次古诗朗诵比赛拟写了一段开场白,请你帮他完成以下内容。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  )出,佳作纷呈。漫步古诗苑,犹如在静谧的花海里(  )徉,只见花团(  )簇,色彩斑(  ),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走进《诗经》,随手一翻,采葛、采薇、采苓的场景画面般呈现在我们面前,字字句句,都向我们传达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天道。走进《唐诗》,他们得意时写诗,生活乐无边;失意时更写诗,忘却忧愁与烦恼;分别时有诗,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相聚时也有诗,感慨天长地久永不分离,真是处处有诗,诗诗传情。
  总之,诗词里,有山水风月之美,有伤春怀人之情,也有启迪哲思与振奋人心。让我们漫步诗苑,走进诗人心灵,培养道德情操,汲取古诗营养,弘扬民族文化。
  (1)语段中加点的字怎么读?括号内分别应选用哪个字?请帮他做出选择(2分)
  A.静谧(mì) 名家倍出
  B.目不暇接(xiá) 徜徉
  C.筵席(yán) 花团绵簇
  D.感慨(kài) 色彩斑澜
  (2)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给他提出修改意见。(1分)
  2.(3分)下面是小文找到的有关唐诗的介绍材料,但有两个地方字迹模糊看不清楚,请你帮他在语段的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在我国文学史上,唐诗流传的数量最多,影响最广。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唐之前,也有《离骚》等优秀诗作。但诗的语言过于文人化、口语化程度不高,能被完整记住、广为流传的名篇名句却不多。唐代诗歌语言出现了一个巨大变化,①,朗朗上口,易记易背。
  唐诗流传甚广,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②。唐诗中多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五言绝句等格律诗。格律化的运用,大大大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便于记诵。
  因此唐诗流传既多且广,至今不衰。
  3.(3分)小文很想在朗诵《蒹葭》时加入背景音乐,你认为以下哪种风格的音乐更加适合在朗诵时使用,为什么?
  A.《十面埋伏》:大型琵琶曲,气魄宏伟,高亢激昂,表现了垓下决战的激烈战况。
  B.《胡笳十八拍》:是蔡文姬思念故乡而又不忍骨肉分离的矛盾、痛苦心理的展现,乐曲委婉悲伤,细致深刻。
  C.《花好月圆》:曲调优美酣畅,起伏跳跃,旋律轻盈优雅,展现出欢乐喜庆的氛围。
  4.(3分)小文搜集了一些诗句,对其中加点词语的象征意义不太明白,请你告诉他。
  ①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③永怀桑梓邑,衰老若为还。
  5.(6分)小文给同学们展示了他整理的古诗文积累卡,请你根据对所学古诗的理解,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古诗文原句。
  诗歌是凝练的语言艺术,是思想的集结号。读诗,我们读懂了“景语”。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诗句“①,”写出了洞庭湖烟波浩渺、水天合一的宏伟气象,以及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陶渊明《桃花源记》中“中无杂树,②, ”写出了桃花林美丽的自然景观。读诗,我们读懂了“情语”。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③, ”感受到作者开阔的胸襟和乐观的情怀;读《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④, ”读出了恋人未赴约的惆怅与幽怨。
  6.(4分)同学们编成的一本诗集里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根据作品的情感主旨,为诗集起一个新颖别致的名字,并简要说说命名理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