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3200字。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2024年6月13日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与现代气候研究的依据是大量的气象监测数据不同,在古气候研究中,对气候参照物的分析研究一般从三个“维度”展开:第一,文字资料——主要是研究分析文字记载中的古气候;第二,考古资料——主要是研究分析古生物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第三,地质资料——主要是研究分析某些特殊的岩石、沉积物判断古气候的变化。
  而大型计算机出现之后,人们将各种古气候资料汇集成数据库,根据气候形成理论及统计规律,建立了气候的数值模拟和实验模拟,使得古气候的面貌逐渐清晰起来。
  这些年来,气候科学发展进步,古气候研究成果丰硕,使得我们对古气候的变化有了更多的认识,我们能够对地质时代的气候变化勾画出一个大体清晰的粗线条轮廓。
  地球诞生时呈现熔融状态,温度非常之高。随着地球表面温度的降低,岩石冷却固化,大约在40—38亿年前形成了最初的地壳,地球的地质年代由冥古宙进入太古宙。太古宙已经有了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并孕育了生命。太古宙的气候温暖潮湿,但后期逐渐变冷,出现第一次冰川活动。元古宙藻类植物繁盛,大气中含氧量增加,气候延续温暖潮湿,但有较广泛的数次冰川活动。元古宙的震旦纪出现全球性的剧烈降温,导致了“雪球事件”。寒武纪气候温暖,出现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奥陶纪气候分带明显,早期温暖,末期冰川活动活跃。志留纪早期延续寒冷,中、晚期转暖。泥盆纪是相对温暖和干旱的时期。石炭纪气候潮湿、多雨,植被茂盛,末期进入冰川期。二叠纪气候由冷转暖。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气候都十分温暖,几乎找不到冰川活动痕迹。第三纪气候有波动,但延续了温暖,南方古猿出现在第三纪末期。第四纪气候转为寒冷,出现了第四纪冰川期,非洲的晚期智人被迫离开家园,走向了世界各地,直至全新世气候才逐渐转暖。
  从全新世开始,人类逐步进入了农业社会,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全新世气候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增暖、中期温暖、晚期转冷。从全新世气候转暖起始,中华大地先后出现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孕育了灿烂的古文明;夏商周处于大暖期的后期,中华文明得到延续,诞生了最初的国家形态;春秋战国由温暖转温凉,战国出现了大规模的战争杀戮;秦至东汉晚期气候相对温暖,开创并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东汉末年及魏晋南北朝进入寒冷期,这是一个极糟糕的战乱不已的时代;隋唐气候总体温暖,一度展现盛唐气象;唐中叶并延至五代时期气候转凉,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的时期;宋至元中叶为气候温暖期,宋朝经济繁荣曾经举世无双;明清气候相对寒冷,明末农民大起义与清朝太平天国运动都与当时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有一定关系。
  (摘编自徐鸣《历史上的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变迁》)
  材料二:
  我国古代的气候变化一直以来都是历史地理学者关注的问题。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蓝勇教授关于《唐代气候变化与唐代历史兴衰》的研究表明,按百年尺度而论,在唐朝300多年的历史中,气候可划分成冷暖两个时期,其中以8世纪中叶(公元750年左右)为转折点。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教授满志敏在《唐代气候分期及各期气候冷暖特征的研究》中也认为唐代气候以8世纪中叶为转折点,分为两个时期:从7世纪初至8世纪中叶,气候冷暖特征与当代相近;而8世纪中叶至10世纪中叶则气候转寒,气候带要比现代南退一个纬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代气候与现代气候的研究依据有所不同,前者一般通过文字资料、考古资料和地质资料展开,而不能依靠数据。
  B.地球诞生后,生命衍化乃至人的活动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从全新世气候转暖开始,人类便逐步进入农业社会。
  C.气候变迁对农业生产活动影响重大,因此,中国古代社会朝代的盛与衰大体伴随着气候的暖与冷,规律较为清晰。
  D.大量研究表明中国唐代的气候在8世纪中叶开始趋冷,这为气候变化影响了唐代盛衰的认识提供了科学依据。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第四段中“宙”“纪”“世”都是地质年代分期单位,三者中“世”的层级最大。
  B.在历史上不止一个时代气温偏高,说明了全球变暖未必源于温室气体排放。
  C.人类在全新世步入农业社会,因此后来的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不属于全新世。
  D.竺可桢通过格陵兰冰块印证了唐代气候温暖,说明同时期北美气温偏低。
  3.下列关于古代气候的研究,方法不当的一项是(3分)(    )
  A.通过统计明清两代咏雪诗词的各自数量,来对比两个时代的气候不同。
  B.通过考古资料证明,汉武帝时期一些亚热带植物生长北界远超过当代。
  C.通过对岩溶石笋开展研究,揭示长期气候变化趋势中自然因素的作用。
  D.通过《竹书纪年》中周孝王时汉江结冰等史料,佐证该时期中国偏冷。
  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两幅图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图1说明,气温高时,雪山的雪线就高;气温低时,雪线也会相应变低。
  B.中国气温与挪威雪线的高低并非完全一致,说明气温在时空上有复杂性。
  C.从图2来看,在历史上,挪威雪线与中国气温高低的整体走势并不一致。
  D.图2显示,中国气温在唐代整体上偏高,与材料中的相关描述基本吻合。
  5.农业稳定和粮食安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材料二中唐朝发展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教训,给我国长远发展带来哪些启示?(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晓风杨柳
  唐弢
  柳枝一弯弯地划着东方正在发白的天空,像是无数灰白的眼睛,在黑夜里张望着,俯临着。
  陶渊明昨晚胡思乱想了一夜,一点也没有睡好,这时才觉得有点朦胧,然而给那跷石板的声音惊醒了。他索性从床上缓缓地竖起上身,披上了上衣。
  “唉!唉!寄奴,但愿这不是事实呵!”
  隔壁传来一阵鼾声。
  还想……那个浓眉毛,阔下巴,黑而且丑的面孔,又在渊明记忆里浮了上来。他恍然记起二十年前,在镇北将军的幕里,和这个黑而且丑的面孔是同事,这个人非常会说话,会钻营,成天和这个那个忙着什么,从来不见他发过火。闲来就擎着一本相书,因此也很喜欢批评别人的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