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7880字。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24年5月29日上午9:00-11:30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 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随着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以及文化娱乐方式的日趋多元,在当今社会的全球化语境下,戏曲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已逐渐被人们忽视、乃至淡忘。即使是被人们称为是“风景这边独好”的黄梅戏,也同样难以逃脱在这一大环境下陷入困境的悲苦命运。
②由于“剧作家与其他作者相比,在创作自由的程度、创作主体意识的加强、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各种待遇方面,前者是远远不如后者的。在戏剧界,由于形式美的独特现象,形成了以演员为中心的局面,而作者享受不到应有的地位和待遇。就剧作家个人来讲,创作剧本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所以剧作者队伍的水土流失严重。”同时,“要入戏曲编剧这个行,即使有不错的禀赋和写作基础,一般来说,也少不了要有七八年冷板凳的修炼——而且最后能否修成正果也不好打包票。”如此这般,便使得从事戏剧创作的人越来越少,编剧人才奇缺、戏曲剧本荒芜也就随之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就带来了目前黄梅戏发展中艺术创作的步履艰难以及剧目建设的不容乐观等状况的出现。
③上世纪90年代之前,当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方式尚未完全兴盛之时,中国戏曲可以说也曾经拥有过“一统天下”的辉煌,不仅拥有大量的观众群,而且基本上相对稳定,多年来变化不大。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这一状况却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历史性扭转,真正走进剧场观看戏曲演出的人变得越来越少,剧场上座率不高,剧院(团)演出难以争取到更多的观众。而这也正被人视为是“剧团危机”的一个重要标志。没有了观众,戏剧(曲)存在的真正意义又何在呢?观众群数量的减少,“一方面,是由于剧团演出场次少、宣传不到位,一些本来可以走进剧场的观众不得不望门兴叹,难以成行”;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有些剧目的创排与演出,其主观意图、最终目的根本就不是为了它的上帝——观众,而是为了某位领
导的政绩,为了某位演员的奖项。
④伴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文化消费市场也在随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戏曲电视片、戏曲音乐片、戏曲专题栏目以及专业性戏曲频道的出现,都使得广大的戏曲观众足不出户就可以随意观看到自己喜欢的戏曲节目。更有甚者,由于网络的推广与普及,在所谓“资源共享”的口号下,大量的戏曲音频与视频资料被上传至网络,传统剧目、新创剧目、唱腔片段等可谓是林林总总、应有尽有。只要在轻轻点击之下,广大的戏曲爱好者就可以达到“独家” 欣赏的目的。这里姑且不论什么版权意识、产权纠纷,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既然如此这般,我又干吗非要花费人民币去剧场看戏呢?演出市场的日益萎缩,市场开拓的日趋艰难,已成为摆在各级黄梅戏表演艺术院团面前的一道大难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受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以及文化娱乐方式的日趋多元等因素影响,包括黄梅戏在内的传统戏曲面临着被人们忽视而陷入困境的命运。
B. 在戏剧界,演员因能给观众带来形式美的享受而受到更多关注,形成了以演员为中心的局面,而剧作
者却享受不到应有的地位和待遇。
C. 在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方式出现前,中国戏曲可以说曾经有过“一统天下”的辉煌,不仅拥有大量的观众群,而且基本上相对稳定。
D. 今后的黄梅戏应融入当今中国大戏剧的观念,建立真正的艺术观念,蓄养真正的戏剧情怀,同时其“民间”与“地方”品性不能失守。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没有了观众,戏剧(曲)存在的真正意义又何在呢?”意味着服务观众是戏剧存在的重要价值和意义,观众若缺失,戏剧将失去存在意义。
B. “暂不论其究竟是走过了两百年还是一百年的发展历程”,说明黄梅戏作为一个拥有广大社会影响力的地方剧种,它的发展历程是不确定的。
C. 黄梅戏新剧文本的创作,既要遵循传统,保持黄梅戏艺术一以贯之的通俗与自然,也要反映时代精神,注重对当下受众群体审美习惯的满足。
D. 步入信息化时代,传统舞台剧纵然是上演十场、百场,其观众人数可能也无法达到一个短视频一个晚上的受众量,因此我们应更注重新媒体。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七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1%的人只知道《天仙配》《女驸马》《打猪草》等经典剧目,2%的人熟悉黄梅戏新剧目,涉及到的新剧只有17部。
B. 某短视频平台上,两位黄梅戏女演员携手合作,经常上传她们表演的黄梅戏片段,定期直播演唱黄梅戏,传授黄梅戏相关知识,吸粉30万。
C. 50多年来,通过学校和院团培养出大批黄梅戏艺术人才数以千计,其中如刘广慧、马兰、韩再芬、熊辰龙、潘柠静等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明星。
D. 上世纪90年代以前,黄梅戏的观众主要是文化程度不甚高的中老年人;进入新世纪以来,一部分具有高学历的年轻人加入了欣赏戏曲的行列。
4. 黄梅戏如今面临哪些生存困境?请结合文本梳理概括
5. 在当今社会,黄梅戏也难以逃脱陷入困境的悲苦命运。如此,复兴黄梅戏还有必要吗?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在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方式出现前”错误。根据原文“上世纪90年代之前,当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方式 尚未完全兴盛之时,中国戏曲……变化不大”可知,“尚未完全兴盛之时”不同于“出现”,前者应该晚于后者。
故选C。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蔡记纸铺
王琼华
裕后街蔡七,一字不识。
他的蔡记纸铺里,墙上却挂了一幅字。上面写道:“竹简韦编写六经,不知何用捣枯藤。自从杵臼深藏后,采楮舂桑事已更。”
“谁写的?”
有人这般打听,蔡七皆是摇头,还说:“我从老娘裤裆里钻出来,它就贴在墙上。”
私塾先生邓四眼来买纸,在这幅字前看了好半日,惊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