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120字。

  202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基础篇目复习
  《短歌行》
  【回顾旧知】
  1.走近作者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末年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二十岁被举为孝廉,参加过镇压黄巾起义,迁为济南相。后起兵讨伐董卓,迎汉献帝迁都于许昌(今河南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掌握了朝廷的大权,官至丞相及大将军,封魏王。他削平群雄,击灭袁术、袁绍,统一北方,形成了与吴、蜀鼎立的局面。曹操死后,其子曹丕称帝,以魏代汉,追封曹操为“武帝”。
  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2.题解
  “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属乐府诗一类。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在形式上并无严格的区别。“长歌”“短歌”是就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的。长歌是热烈奔放的,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微吟低回,比较适合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3.创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一统北方。这年冬天,他亲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击破“孙刘联盟”,统一天下。曹操深感以后的敌人更强更难对付,必须广招贤才,迅速壮大自己的力量,方有取胜的把握。南征的战事迫在眉睫,曹操的这种忧虑也日益加深。在赤壁大战前夕,他酒宴文武大臣,忽闻鸦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有感于此景,横槊赋诗,作此《短歌行》。
  4.文化常识
  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等人慷慨悲凉的诗文风格。汉献帝最后的年号为“建安”(196—220),所以这一时期的诗文风格就被称为“建安风骨”。这一时代的作家,以“三曹”“七子”为代表,逐步摆脱了儒家思想的束缚,注重作品本身的抒情性,加上当时处于战乱动荡的年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更为慷慨激昂,他们创作了一大批文学作品,形成了文学作品内容充实、感情丰富的特点,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即人们常说的“建安风骨”。建安文学的辉煌成就,对后来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北朝刘勰和钟嵘反复推崇建安时期的文风;唐陈子昂盛赞“汉魏风骨”,李白有“蓬莱文章建安骨”的诗句。
  【诵读先行】
  依照提醒,尝试背诵默写诗文。
  对……人……;譬……去……;慨……忧……;何……唯……。
  青……悠……;但……沉……;悠……食……;我……鼓……。
  明……何……;忧……不……;越……枉……;契……心……。
  月……乌……;绕……何……;山……海……;周……天……。
  【解释词语】
  重点词语解释
  对酒当(   )歌,人生几何(   )!譬如(   )朝露,去(   )日苦(   )多。
  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何以(   )解忧?唯有杜康(   )。
  青青子衿(   ),悠悠(   )我心。但(   )为(   )君故(  ),沉吟(  )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   )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   ),枉用相存(   )。契阔(   )谈讌(   ),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   )飞。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
  山不厌(   )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文言翻译】
  短 歌 行
  曹 操
  对酒当(对着)歌,人生几何(多少)!譬(pì)如朝(zhāo)露,去日(过去的日子)苦(患,苦于)多。
  译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