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140字。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 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河西走廊位于中国西北部,因地处黄河以西、形似走廊而得名,专指祁连山脉(走廊南山)与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走廊北山)之间的呈东南---西北走向的狭长通道。它之所以能成为多元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通道,是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河西走廊南与青藏高原毗邻,北与蒙古高原接壤,东与黄土高原相会,西与塔里木盆地连接,地处四大地理单元的交汇地带。
  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侧的古浪峡,西至甘肃、新疆交界的星星峡,东西长900余公里,南北宽数公里至100多公里不等。河西走廊地势南高北低,分为南部祁连山地、中部走廊平原、北部低山丘陵与荒漠四大地貌单元,内部除山地、河谷、冲积平原以及绿洲、湖泊外,大部分地区为沙漠戈壁。河西走廊地处欧亚大陆腹地的干旱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燥,风沙频繁,冷热变化剧烈。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在走廊腹地形成了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三大内陆水系。得益于这三大水系的灌溉滋润,河西走廊内部形成了武威、张掖——酒泉、玉门——敦煌——瓜州三大绿洲区,成为宜农宜牧的丰饶之地和名副其实的孔道。古代史籍中就有“河西殷富”  “凉州之畜为天下饶”“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之说。
  在历史上,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河西走廊是众多民族迁徙的必经通道。费孝通先生将河西走廊及相邻地区称为西北民族走廊,德国学者费迪南德•冯•李希霍芬将其称为“民族交往的大道”。作为一条民族大通道,历史上先后有乌孙、月氏、匈奴、鲜卑、突厥、吐蕃、吐谷浑、回纥(鹘)、党项、蒙古族、回族以及汉族等几十个民族栖息于此。这些民族或辗转迁徙,或世代居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西北疆域,在交融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多元一体格局,河西走廊成为“华夷交汇”之地。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河西走廊早在中西交流开启之际就成为古丝绸之路的襟带要冲。河西走廊是中国古代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是深刻认识人类交流与融通的典型样本。通过河西走廊,能够进一步理解人类文明交流的艰难历程、强大动力以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张骞通西域之所以被称为“凿空”,就在于这一空前壮举经河西走廊正式开启了中原与西域的官方交流和直接贸易。此后,汉朝通过捍卫道路畅通和安全,为过往使者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增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政治互信,使河西走廊从此成为“开远夷,通绝域”的走廊和中外文化交流长河中最安全、最繁忙、最便捷的陆路通道。汉、唐、元、明、清等朝在河西走廊设有完备的驿站体系,以巨大的财政投入保障丝绸之路的正常运行。位于敦煌市的世界文化遗产悬泉置遗址出土的简牍文书,真实记录了汉朝为维护丝绸之路畅通与安全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英国学者彼得•弗兰科潘认为:  “河西走廊通向西部的帕米尔高原,高原以西是一个崭新的世界。中国为一条横跨大陆的交流通道打开了大门———‘丝绸之路’就此诞生。”博望侯张骞不畏艰难险阻、开拓进取的英雄气概为后世所继承,一代又一代的使者、行旅在声声驼铃中艰难前行,互通有无,互学互鉴,成为持续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
  河西走廊的阳关、玉门关、嘉峪关作为闻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河西走廊”的得名有两大原因:一是它的地理位置在黄河的西边;二是它是一条狭长的通道,形状犹如一条走廊。
  B.河西走廊大部分地区是沙漠戈壁,气候干旱,很难从事农业和畜牧业,但是武威等三大绿洲区在古代还是非常富饶。
  C.汉朝曾投入了巨额的财政资金来保障丝绸之路的正常运行,这在敦煌市悬泉置遗址出土的简牍文书中有真实的记录。
  D.敦煌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敦煌文化能彰显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因此它能够深度诠释丝绸之路精神。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凿空”意为开通,张骞出使西域被称为“凿空”,是指其开通了中原与西域的官方交流和直接贸易,对人类文明进步具有开创性意义。
  B.河西走廊具有独特地理优势,所以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几乎都将它视为必争之地,它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发展的重要保证。
  C.文中引用季羡林的说法,是为了证明作为四大文化体系之一的中国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四大文化体系的交汇地点也在中国的观点。
  D.“卯榫”本指建筑木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学界以此概念解读、阐释河西走廊的地位和作用,利用了不同文化间的共通性,非常形象生动。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汉武帝在河西走廊移民屯田,修筑长城,建立邮驿体系。
  B.明孝宗利用嘉峪关闭关绝贡,向吐鲁番施压,震慑四方。
  C.元世祖创立帝师制度,封西藏高僧萨班之侄为首任帝师。
  D.隋炀帝在青海、新疆设郡,在张掖召见西域各部落首领。
  4.本文摘编自《河西走廊:联通与融通》,文章标题中的“联通”和“融通”分别指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4分)
  5.新时期的“一带一路”建设根植于古丝绸之路,如何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发挥河西走廊的作用?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 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忆平乐
  冯 至
  六年前,十一月下半月里的一个早晨,我们在桂林上了一只漓江上的民船。那时正是长沙大火后,各地方的难民潮涌一般地到了桂林。抗战以来,如果说南京失守是第一个挫折,那么武汉撤退显然是第二个挫折了,大家不知道此后的局势将要怎样发展,但对于将来都具有信心。人们好像很年轻,报纸上虽然没有多少好消息,同时几乎天天要跑警报,可是面貌上没有一些疲倦。
  在桂林住了半个多月,全国各地的一举一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