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题,约9850字。
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学业诊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20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周礼•考工记》中有云:“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中国传统色彩观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影响最深远的就是“五色观”。中国传统的“五色观”,结合“阴阳五行说”,从自然中生发。同时,“五色观”并非独立静观的存在,而是一个全息式的整体思维系统,对应天地、阴阳、方位、季节、声音,牵系五脏、五味、五气,关乎内心的声色与动静。不同的色彩,对于国人而言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例如,胭脂、月白、石青、黛色、松花黄五种中国传统颜色的名称诠释了独属于中华文化的浪漫:胭脂由“燕支”化名而来,后既是颜色也是女子梳妆用品;月白借月亮之色,月之光似白似蓝;石青似黑非黑,似青非青,一个“石”字将颜色具象化;“黛”为女子画眉的矿物,后将黛色用来形容颜色;松花黄出自松树春天的花骨朵。
研究表明,我国历朝历代的色彩名称约有400个,可谓十分丰富。例如,仅是绿色就有松花碧、葱根绿、石绿等,红色则有桃红、洋红、珊瑚红等。值得关注的是,这些色彩的命名往往与具体的物体有关。然而,时至今日,物名与色名如何对应仍旧是一个难题。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郑巨欣认为,人类越来越依赖语言文字表述自然的色彩,“自然的色彩”似乎离开文字和数字变得难以描述,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存在。例如《诗经》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和“终朝采蓝,不盈一襜”。“青”和“蓝”到底是什么关系,他通过蓼蓝染色的实验来求证,并由《楚辞》《唐宋诗词》《红楼梦》等文学作品的描述建立起物名和色名之间相关的色彩谱系,为人们探讨物名和色名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中国各个朝代的“流行色”各不相同,这实际也与当时的社会制度密切相关,例如,唐代服饰制度的“礼常分制”是服色自由的前提。唐代的开放是完全建立在礼制基础之上的,但在非正式的场合中,女性服饰似乎没有色彩的禁忌,她们可以穿着任何她们想穿的颜色。而盛唐的安定统一以及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为文化的“世俗化”提供了厚实的土壤。“礼常分制”造就了唐代女性日常服色的“随所好尚”,服色中极具审美时代特征的“红绿”配色才得以应运而生。“唐代整体开放的风气下,美的概念更加生动和宽泛,服饰中红绿配色不仅展现了外观形式的美感,更重要的是凸显了唐代文化高度的包容。所以并不是一味追求高高在上的雅致。”北京联合大学讲师曲音评价。
中国传统色彩在配色和合色方面也有着独特之处,如南京云锦织造技艺通过晕色、两色晕、三色晕呈现色彩的浓淡及色阶的不同,形成了色彩的立体生动的效果;在建筑方面,从盛唐到北宋,逐渐形成了种类繁多的彩画类型;清朝中期三部《布经》在染料搭配和使用方面也出现固定组合模式。
(摘编自《中国文化报•传统色彩中的东方智慧》)
材料二:在《红楼梦》作品中,作者在对众多主题服饰色彩的选择及搭配方式等细节描写过程中,色彩基调主要是红色和绿色,再搭配其他辅助配套色彩,总结出了一系列诸如“桃红柳绿”“怡红快绿”等主题色的搭配方法,并赋予它们传统的个性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从自然生发的中国传统“五色观”起源于《周礼》,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属于整体思维系统。
B.从纺织、建筑、染料等方面体现出的配色和合色方面的独特之处,可见中国传统色彩的东方智慧。
C.唐代服饰制度的“礼常分制”使唐代的女性服饰没有任何色彩的禁忌,可以“随所好尚”,红绿配色应运而生。
D.红、绿色分别作为宝、黛的色彩符号,既暗示了他们的人生际遇,也寄托了作者对二人爱情的美好祝愿。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今日解决物名和色名对应的难题,不仅可以运用实验求证法,而且也可以借助一些文学作品的描述。
B.唐代的服饰色彩纷繁艳丽,宋代的服饰色彩清新典雅,服饰色彩的不同也从侧面反映时代的变迁。
C.“黛”是画眉的一种矿物,后指青绿色,《红楼梦》以“黛”为人物命名,反映了独特的审美表达和中华文化的浪漫。
D.两则材料都谈到了红绿配色,并且都通过举例论证红绿配色与当时社会制度的关系,使文章客观真实,有说服力。
3.结合材料一第一段的具体阐释,概括中国传统色彩蕴含的东方智慧。(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二的相关内容,分析《红楼梦》中王熙凤出场时的外貌描写。(4分)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秦岭记(节选)
贾平凹
牛站在崄畔,伸嘴去吃酸枣刺。人吃辣椒图辣哩,牛吃枣刺图扎哩,酸枣刺是牛的调料。狗卧在门道里一直在啃骨头。骨头早已成了黑棒子,狗不在乎有肉没肉,它好的就是那一股味道。东头的铁匠铺里一直在叮叮咣咣敲打,西头的弹棉花店里一直在嗡嗡嗡作响,整个后晌石坡村都在软硬相间的声音里。
石坡村之所以在白芦峪出名,就是有张家的铁匠铺和司家的弹棉花店。但是,张家看不起司家:去,有什么技术含量,棉花用手撕着也能撕蓬松!张铁匠打铁打乏了,要喝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