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1700字。

  湖南省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23个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上“贴条形码区”。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试题卷自行保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现代文阅读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曹丕在其《典论•论文》中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文学创作概念,“气”在这里既指“人之气”又指“文之气”。他评价孔融为“体气高妙”,而纵观孔融的品性、气质,则兼有忠正浩然和通脱任性,故在其“以气为文”的过程中也呈现出气盛意遒、逞气豪宕的风格。可见一个人内在的“气”是其为文、为人的重要支撑。这一理论同样可以运用到对魏晋风度的分析上。
  笔者认为,魏晋名士之所以表现出精神自由,很大原因是其胸中自有天高地阔之气韵,能容纳自然万物,便能于万物中有所体悟,获得自由与解放。《世说新语•言语》中记载顾长康去拜桓宣武墓,直叹曰:“山崩溟海竭,鱼鸟将何依!”别人令其形容哭桓温之状,顾恺之说:“鼻如广莫长风,眼如悬河决溜。”“声如震雷破山,泪如倾河注海。”用旷野、疾雷、大海等自然意象来形容,既可看出顾长康对桓温之情深,又可看出其胸中的山河湖海有自然壮大之气。《世说新语•言语》篇记载,司马太傅于斋中夜坐,当时天月明净,太傅叹以为佳,而谢景重却说:“意谓乃不如微云点缀。”太傅笑言:“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邪?”苏轼的“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便是化用这个典故,天月明净,自己的内心亦是一片澄澈,如清晨山间吹来的微风,使人感到清爽自然之气,故可将外界的缧绁一扫而空。
  魏晋人还有一种“气”,那便是“豪迈之气”。《世说新语•豪爽》篇记载,王敦谋反,想要攻入都城,而祖逖令其退兵,一声“阿黑何敢不逊”使王敦听后便停止计划,足见祖逖作为大将军无可比拟、超凡脱俗的豪迈之气,有凭一人之人格魅力喝退千军万马之气象,不禁让人想起张飞在当阳桥上一声吼,喝退曹操百万雄兵的情景。
  《世说新语•识鉴》篇记载,谢玄北征之后,人们街谈巷议怀疑其不振。韩康伯说:“此人好名,必能战。”谢玄得知愤怒非常,他厉声说道:“丈夫提千兵,入死地,以事君亲故发,不复云为名。”在士人如此超脱于现实的魏晋,亦有像祖逖、谢玄这样的大将军,“丈夫提千兵入死地”是为了报效君主,不为半点私利,颇有曹植“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气概,这样的豪迈之气最终也成就了谢玄淝水之战的大捷。
  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气质,如果说唐人是“天才之气”或“盛世之气”,宋人是“理性之气”或“平淡之气”,那么魏晋就是“自由之气”或“超脱之气”,时代之“气”与处于时代中的人物之“气”是互相成就的。
  (摘编自白彬杨《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风度之精神自由》)
  材料二:
  魏晋风度是指魏晋时期的思想意识、文化精神和审美风格,囊括了魏晋时期的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宗教信仰的多元化、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哲学思想的广泛流传等因素都促进了魏晋风度的形成。这一时期,人们更加强调个性和自我表达,关注精神层面的追求,如道德修养、人文关怀、审美追求等,对于人生的意义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在这种氛围下,魏晋名士高雅的文学艺术品位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晋名士胸中有天高地阔之气韵,能容纳自然万物,这是他们体悟万物、精神自由的主要原因。
  B.司马太傅以天月明净为佳,谢景重以微云缀月为美,苏轼认同司马太傅的观点。
  C.魏晋时期,人们开始强调个性和自我表达,关注精神层面的追求,更深刻地思考人生的意义。
  D.诸子百家的人生理念在魏晋时期转化为具有鲜明时代特质的魏晋风度,实现了儒道互补精神的升华。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代之“气”与时代人物之“气”互相成就,譬如魏晋风度之于嵇康,盛唐气象之于李白,宋明理学之于朱熹。
  B.魏晋风度包括魏晋时期的思想意识、文化精神和审美风格,促进其形成的因素有宗教信仰的多元、文化艺术的多样等。
  C.魏晋风度以魏晋名士为文化符号,给后人提供了心向往之的人格范式,促进了后人的人格觉醒和精神重建。
  D.把魏晋风度作为人格范式激励约束自我,就能得魏晋风度之神髓,以其独特的社会文化行为激浊扬清、救治世弊。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阮籍率意独驾,信马由缰,至车迹所穷处恸哭而返,以此发泄自己在险恶政治环境中的痛苦与愤懑。
  B.曹操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抒写自己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C.王羲之宴于兰亭,流觞曲水,顿悟“死生亦大矣”,流露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命意识的理解。
  D.王粲流寓荆州,登高望远,以一篇《登楼赋》,抒发自己的思乡怀国之情与怀才不遇之忧。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4分)
  5.《中国文学史》评论:“陶渊明是魏晋风度的杰出代表。”请依据材料一曹丕的文学创作概念,联系两则材料,说说你对这一评论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坝上(节选) 李凤群
  ①开了年,唐松源整整七十四岁了,如果不是因为春节那个回乡的年轻人偶然尝到他的煎饼,并且把他的信息发到网上,关于他的姓名和年龄,知者甚寥。正月初五的傍晚,这个在上海打拼的年轻人,临时起意,到坝上的节制闸口来寻找童年的印记,他东走走、西逛逛,并用手机拍拍乡村风景。在闸口的水泥墩边,他遇到了一个煎饼摊。煎饼的老人静静地伫立在节制闸口。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