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690字。
四川省巴中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填写清楚。
2.所有题在答卷规定的位置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卷和答卷交监考老师。
一、语言知识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24分)
某校七年级学生在校期间开展了以“寻幽访盛,溯源巴山”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题。
巍巍巴山,千里延绵。群峰屹立,高耸云天。大巴山横亘于北纬30左右的汉水与长江之间,“巴”字所蕴含的厚重历史,造就了扑朔迷离的巴文化。
穿越千万年时空,一片苍茫雄奇的土地,猛然崛起在亚洲的东方。斯时也,没有人类,只有[cānɡ]海横流,大陆漂移,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板块向北挤去,与东亚华夏板块发生巨大碰撞。[shà]时,仿佛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喜马拉雅横空出世,云贵高原猝然[chù]立。九州天地,日月星辰,草木葱郁,层峦[dié]嶂,河水萦带,山泉流青,波涛迸溅。大自然的巧夺天工溶蚀切割出一道中华文化南北分野的屏障──大巴山。
地壳的抬升和流水及岩溶的作用完善并形成了巴山大峡谷,四千多年前的夏代,这里的巴人,就进入了中华文明的史册。斗转星移,历史变迁,岁月的风尘也遮不住巴山大峡谷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巴山大峡谷所在的地域和巴人最早的记载都源于《山海经》为基础。[A]
《山海经》载:“西南有巴国。”巴人自远古时就在今湖北、陕西、四川一带繁衍生息,发生了汉水流域的灿烂文明。但是巴楚之战中,巴国运途多舛,巴人马革裹尸,战争多以失败告终,据说,秦灭巴之后,巴人一支向鄂东而去,从此不见。巫山神女,缥渺如梦。就这样,被视为“神兵”的巴人,数千年里顽强征战于各强大的部族之间,虽然大多数历史阶段处境都极为艰难,但他们天性坚韧乐观,纵使不得已穿行于榛榛莽莽的秦岭、依然射虎豹、斩蛇蟒,渔猎耕种,为大巴山留下了独特的巴文化。
巴人历经数千年风雨洗礼,以无畏与智慧在历史的洪流中铸就传奇。大巴山见证了他们的辉煌,巴文化因他们而永存!
1.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填入[]中的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屹立(qǐ) 横亘(ɡènɡ) 苍海 刹时
B.屹立(yì) 横亘(ɡèn) 沧海 霎时
C.萦带(yínɡ) 迸溅(bìnɡ) 伫立 叠嶂
D.萦带(yín) 迸溅(bènɡ) 矗立 迭嶂
2.文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扑朔迷离 B.巧夺天工 C.马革裹尸 D.榛榛莽莽
3.文中画线语句有语病,下列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否保护和传承好巴文化,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成分残缺,在“能否”前加上“巴人”)
B.巴山大峡谷所在的地域和巴人最早的记载都源于《山海经》为基础。(句式杂糅,将“为基础”删去。)
C.巴人自远古时就在今湖北、陕西、四川一带繁衍生息,发生了汉水流域的灿烂文明。(搭配不当,将“发生”改为“创造”)
D.地壳的抬升和流水及岩溶的作用完善并形成了巴山大峡谷。(语序不当,将“完善”“形成”交换位置)
4.下列填入文中[A]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不仅让自古及今的学者们不停地研读考据
②它开创了后世神话、寓言、童话的先河
③这部奇书以其超群的想象力,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④《山海经》是中华古老的经典著作,与《易经》和《黄帝内经》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
⑤更给一般的读者带来神秘奇幻的艺术享受。
A.③②④①⑤ B.③⑤④①② C.④②③⑤① D.④③②①⑤
5.下面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历史悠久”“巫山神女”“铸就传奇”分别是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
B.“虽然大多数历史阶段处境都极为艰难,但他们天性坚韧乐观”一句中坚韧和乐观都是褒义词。
C.“四千多年前的夏代,这里的巴人,就进入了中华文明的史册”一句的主干是“夏代进入史册”。
D.“一片苍茫雄奇的土地,猛然崛起在亚洲的东方”,其中“雄奇”“猛然”“在”分别是形容词、副词、介词。
6.活动中,同学们观赏了巴文化书法展览,对其中一幅书法作品的字体展开了讨论,下面对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该字体是草书,狂放不拘,飞扬飘逸。
B.该字体是行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C.该字体是行书,行云流水,舒展有型。
D.该字体是草书,横长竖短,一波三折。
7.活动中,大家讨论文学文化常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语文”这一学科名称,最早就是他提出的。
B.古代有很多长度单位:丈、仞、寻等,“一寻”为八尺(一说七尺),“千寻”表意为极高。
C.古文中的称谓非常丰富,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