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140字。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经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10分)
1.(10分)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问题。
更好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①在江西,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与20多家学校建立了馆校合作机制,该馆的社教人员每周都会走进学校,开展瓷文化系列课堂,系统介绍景德镇陶瓷发展历史,寓教于乐,让学生们动手体验,感受陶瓷文化的魅力;在天津,天津博物馆结合自身丰富的馆藏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职能和力量,为学生们开设“思政课”;在四川,成都博物馆创新开设“周末儿童博物馆”,根据儿童认知特性设计课程与活动,让孩子们玩得尽兴,同时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
②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博物馆不仅是文物的展示地,更是诠释文物意义和价值的场所,承载着社会教育的重要功能。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如何延续“博物馆热”,不断加强文遗保护利用,更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成为备受关注的议题。
③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1905年,张謇在创办南通博物苑时就提出了“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的宗旨,主张博物馆和图书馆一样都是学校教育的后盾。而这也是我国近代首个由中国人创办的博物馆。我国现行《博物馆条例》也明确提出,博物馆是“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的组织,突出强调博物馆的教育意义。通常来讲,博物馆具有收藏、研究和教育三大功能,如果说藏品是博物馆的心脏,那么教育就是博物馆的灵魂,收藏和研究以教育为目的并服务于教育。更充分挖掘、利用和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是我们必须要写好的一篇大文章。
④加强研究阐释,深度挖掘文物藏品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将丰富的博物馆资源转化为宝贵的教育资源。人们逛博物馆不只是为了“打卡”看热闹,更是意在从文物藏品中获得知识,接受文化熏陶、触发理性思考、丰富内心世界。博物馆的文物给人以直观、真实的感受,这是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同的地方。而要真正实现文物藏品的教育意义,不仅要考察其历史,还要深挖蕴含其中的精神内涵,展示蕴藏其中的道理哲理和价值观念等,展现深嵌其中的国人独有的精神世界和审美,发挥其对观展人特别是年轻人的价值引领作用。
⑤注重活化利用,树立以观众为中心的展览展示理念,善用科技手段,寓教于乐。走进博物馆的参观者不是被动听讲解的“看客”,而是能够围绕文物藏品进行观察、体验、思考、实践的“文物利用者”。在策划展览和展示文物时,要充分考虑到公众的特点和教育的需求,坚持分众化、注重体验感、提升启发性。收藏进博物馆的文物由于脱离了其原来的历史场域、文化坐标和使用场景,从而给观众更好理解其价值带来一定困难。如何帮助公众更好理解文物的历史和内涵,也正是开展好博物馆教育的关键。可借助科技手段,通过数字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让文物“活”起来,同时创新策展方式,提升互动体验,开发更多创意产品,让观众在与藏品“对话”中实现寓教于乐,进一步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⑥在教育部、国家文物局等八部门联合公布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名单中,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等不同类型的博物馆都名列其中,为馆校合作、协同育人开拓了新天地。馆校双方充分利用博物馆里的丰富文物和展陈资源,紧密结合大中小学各门思政课程,将文物知识融入学校教育之中,既能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又能有效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实现博物馆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的双赢。我们要以当下不断升温的“文博热”为契机,不断加大对博物馆科学研究的投入,不断创新博物馆教育的呈现与表达,更好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让学生等诸多群体得到更丰富更持久的文化滋养。
(原文/黄刚,根据命题需要有删改)
(1)下列对“博物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博物馆不仅是展示文物的地方,还是学校教育的后盾。
B.博物馆可以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
C.博物馆的灵魂是教育,收藏和研究以教育为最终目的。
D.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它比学校教育更加真实有效。
(2)下列关于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描述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开展的瓷文化系列课堂是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的结合。
B.博物馆不仅是文物的展示地,它还是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的场所。
C.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仅仅体现在藏品的丰富性上,与其展示和阐释方式无关。
D.博物馆教育旨在通过文物藏品向公众传授知识,提供文化熏陶和启发思考。
(3)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博物馆教育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请依据④—⑥段内容简要概括。(4分)
二、(20分)
2.(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问题。
一棵被描写的树
①它就站在那儿,站在谷里屯风声呼呼的坳口,年龄两百多岁,身材粗壮,需要两人张开手臂才能合抱,高一百多米,枝丫撑开像一把巨伞。进村的人首先看见它,离村的人最后离开它。小时候我到邻村读小学,每天都从它身边经过。由于那时的心思主要用在如何才能吃饱穿暖,所以我甚至我们,都没把它当成审美对象。
②那时,它只是一棵普通的枫树,普通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