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0490字。
语文试题
2024.07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什么是象征?我斗胆自创一个简单好懂的解说:“象征者,取象于物,以表喻人或事(境)之特征也。”象征包含着譬喻的因素,但譬喻并不总能构成象征。比方《红楼梦》里说李纨是个“佛爷”,这是个比喻,不是“象征”。等到群芳夜宴,祝寿怡红,李纨伸手一掣,掣得的是一枝老梅(花名酒筹),正面镌着这梅枝,反面刻着“竹篱茅舍自甘心”一句古诗——这,才是她的象征。
《红楼》一书中,另有一个总括的、特大的象征,就是大观园之命脉,曲折流贯全因,映带了各处轩馆台榭的那条溪水的名字——沁芳!“沁芳”表面上原是为一座亭子而题的,但实际上溪、桥、闸、亭通以“沁芳”为名,可见其重要。
雪芹写《红楼梦》,为什么要特写一座大观因?据脂砚斋的批语说是:“只为一葬花冢耳。”这种批语,至关重要,但也被人作了最狭隘的理会,以为修建了一座大观因,只是为了写“黛玉葬花”这个“景子”。要领会雪芹的深意,须不要忘掉下面几个要点:
(一)“宝玉系诸艳之贯,故大观园对额,必待玉兄题跋。”宝玉是亲身目睹群芳诸艳不幸结局的总见证人,他题“沁芳”,岂无深层涵义。
(二)宝玉与诸艳搬入园后,所写第一个情节场面就是暮春三月,独看《西厢记》至“落红成阵"句,适然风吹花落,也真个成阵,因不忍践踏满身满地的落红,而将花片收集往沁芳溪中投撒,让万点残红随那溶溶漾漾的溪水流逝而去——这才是“沁芳”的正义。
(三)虽然黛玉说是流到园外仍旧不洁,不如另立花冢,但雪芹仍让她在梨香院墙外细聆那“花落水流红”的动心摇魄的曲文,并且联想起“流水落花春去也”等前人词句,不禁心痛神驰,站立不住——试问:他写这些,所为何来?很多人都只是着眼于写黛玉一人的心境,而体会不到在雪芹的妙笔下,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给“沁芳”二字作出活生生的注脚。“沁芳”,就是“花落水流红”的另一措语,但更简靓,更含蓄。流水飘去了落红,就是一个总象征:诸艳聚会于大观园,最后则正如缤纷的落英,残红狼藉。群芳的殒落,都是被溪流“沁”溃而随之以逝的!
(选编自周汝昌《红楼十二层》)
材料二:
以大观园为代表的现实生活场景的描写与刻画就是一个大的象征,它与寓言象征神秘世界步步呼应,层层推进,揭示现实生活的本质。其中最突出、最典型、最能感人至深的是黛玉葬花了,并且黛玉葬花的象征性是一个系统,连续不断,前勾后连,首有渲染、铺垫,后有豹尾之应,中有葬花之高潮,一步步把小说的悲剧性情结推向极致。
《红楼梦》第五回“警幻仙曲演红楼梦”,就唱出了林黛玉葬花的前音,当贾宝玉刚进入太虚幻境,就有一歌“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佛爷”和“老梅”两个事例,阐释象征包含譬喻的因素,但譬喻并不总能构成象征。
B.大观园里诸多景致如溪、桥等都以“沁芳”为名,“沁芳”是“群芳陨落”的总象征。
C.前勾后连的“黛玉葬花”,是富有极强象征意义的系统,因为花之薄命与闺中女儿十分相似。
D.后四十回高鹗把大观园的寓意层放到了明处,削弱了它在精神内容与结构上的重大作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关于什么是“象征”,周汝昌自创一个定义,便于更好的阐述《红楼梦》的深层涵义。
B.材料一周汝昌引用脂砚斋的批语“只为一葬花冢耳”,阐述了大观园的深层含义。
C.材料二指出“葬花”分阶段镶嵌到其他故事情节中,产生时隐时现、妙趣横生的效果。
D.材料三高鹗的后四十回续书中,大观园被写成一个鬼魅横行的神秘去处,削弱了整本书的艺术价值。
3.下列选项,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象征含义”不同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宝玉在太虚幻境闻的“群芳髓”香、喝的“千红一窟”茶和饮的“万艳同杯”酒。
B.《红楼梦》“牡丹亭艳曲警芳心”,林黛玉在梨香院墙角边听的“原来奼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C.《红楼梦》第五回中,宝玉在秦可卿屋里看到的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D.《红楼梦》“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麝月掣的签面上的茶縻花,题着的“韶华胜极”四字,和写着一句旧诗“开到茶縻花事了”。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阐述了《红楼梦》中的“象征性”,但角度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5.材料二中“黛玉葬花...成为家喻户晓的精彩章节”,结合三则材料谈谈原因。(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斯炯
阿来
春天的时候,布谷鸟叫之前,新一年的春耕已经是由高级社来组织了。机村的地块都不大,分散在缓坡前,河坝上。高级社了,全村劳动力集中起来,五六十号人同时下到一块地里,有些小的地块,一时都容不下这么多人。工作组就组织地里站不下的人在地头歌唱。嚯,眼前的一切真有种前所未有的热闹红火的气象。
高级社运行一阵,工作组要撤走了。
工作组长给了斯炯两个选择。一个,留在村里,回家守着自己的阿妈过日子。再一个,去民族干部学校学习两年,毕业后,就是真正的国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