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0230字。

  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中亚位处亚欧大陆的中部,古往今来都是联通东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的交通枢纽。早在魏晋之际,中亚粟特人便进入我国中原地区从事商贸活动,几乎垄断了陆上丝绸之路的贸易。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大约在我国唐朝时期达到顶峰。在东来西往中,唐朝文化也被带进了古代中亚,进而影响中亚文化的发展。
  ②唐朝建立之初,即有中亚康、安、石、曹等国来献方物,主动与唐王朝取得联系。太宗贞观十六年,又有史国来朝献。中亚诸国在唐初的朝贡主要是出于商业目的,政治上他们是臣属于西突厥的。高宗显庆二年,唐军灭西突厥。此后,葱岭以东的西域、葱岭以西中亚至波斯的大量政权纷纷归附唐王朝。显庆三年,唐朝设置安西四镇,进一步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理。
  ③调露元年(679年),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对安西发起军事行动,被裴行俭挫败。事毕裴行俭留安西都护王方翼镇守,使其修筑碎叶城以巩固对西域的防卫。根据《新唐书》记载,新修的城池“立四面十二门,皆屈曲作隐伏出没之状”。这种“四面十二门”的构造是中国古代城镇建筑的典型特征,即方形围城,基本仿照长安城的建制。当时“西域诸胡竞来观之,因献方物”。宏伟的碎叶城想必给了他们很强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随着参观的外族人增多,唐朝的建筑风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来访国城镇的修建。
  ④中亚地区受游牧民族文化影响较深,多使用金银器具。大食兴起后,逐步控制中亚地区,伊斯兰教不允许使用金银器,陶瓷制品于是大范围流行。中亚地区尤其是撒马尔罕的匠人开始模仿烧制唐朝的三彩陶器和白瓷。大食人将撒马尔罕仿制品以及中亚人从唐朝转运来的三彩陶器与白瓷均称为“撒马尔罕陶器”。撒马尔罕仿制的唐三彩与白瓷较为粗糙,形制及釉色比较简单,在撒马尔罕的考古发掘中屡有发现。
  ⑤至于图像文物中的唐朝元素,最典型的是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的阿夫拉西卜遗址壁画。1965年,苏联考古队于阿夫拉西卜23号遗址发现多处绘有壁画的古建筑,其中1号建筑的壁画保存较为完整,即著名的“大使厅”。厅内四壁均有斑斓的壁画,其中关于北墙的唐朝帝后,研究者普遍认为是唐高宗和武则天,他们执政时期唐朝在中亚颇具影响力。
  ⑥画面上的唐高宗形象高大,正在苑中猎豹;武则天则被众宫女簇拥着乘于龙舟之上。意大利学者康马泰指出,武则天所乘龙舟上“龙”头的刻画参照了中亚鹰嘴狮身的格里芬形象,详加比照确实具有明显的异域风格,不是中原固有的形象,可见绘画者或许没有到过中国,未曾见过唐朝的龙舟。至于画中人物的服饰,唐高宗戴幞头、穿长袍、束腰带;武则天与宫女梳双环高髻,着薄衫和红色条纹裙。粟特画工将唐朝服饰描绘得如此接近实际,可能见过相关的实物或图像,这从侧面说明了唐朝的服饰文化已经传入中亚地区。
  ⑦服饰文化向西传播的轨迹也是有文献可循的,由陆路西行求法的新罗僧人慧超返程途中于开元十五年抵达西域的安西四镇,他在行记《往五天竺国传》中记录到,当地人“依汉法,裹头著裙”。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唐朝的服饰文化等也向西传播到了古代中亚。
  ⑧中亚古国的统治阶层对唐朝的知识文化也有向往与主动学习的意愿。其中突出表现在统治者主动派遣质子。自汉晋以来,依附部落或政权的统治者将子嗣送入中原王朝充质,以维系宗藩关系。外来质子在长安“留宿卫、习华礼”,接受唐朝文化的熏陶。这些人有的留在长安长期生活,有的则在若干年后返回故国,他们对长安与中亚的文化交流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熟知的中亚昭武九姓康、安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早在魏晋之际,中亚与我国中原地区的商贸交流便拉开了序幕;后逐渐扩大到文化领域,并大约到唐朝达到顶峰。
  B. 唐碎叶城采用“四面十二门”的构造,具有中国古建筑典型特征,它对前来参观国的城镇的建筑风格产生了重大影响。
  C. 从“大使厅”壁画上唐朝帝后像的特点推测,当时的画工见过相关实物和画像,但不一定真正到过中国。
  D. 早期的质子来到中原,更多出于政治因素的考虑;到唐朝,则成为中亚统治者谋求与唐朝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 一项是(   )
  A. 从第②③段内容可以看出,唐朝在中亚地区军事上取得了胜利并加强了行政管理,为唐朝与中亚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条件。
  B. “撒马尔罕陶器”是指由撒马尔罕人仿制的唐朝三彩陶器和白瓷,它们形制及釉色简单,这说明撒马尔罕人的制瓷技术还不够发达。
  C. 随着唐朝在军事上的失败和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在中亚影响力锐减,但两地仍存在一定的文化交流。
  D. 从历史可以看出,丝绸之路在中亚与唐朝文明交流中起了重要作用,相信未来还会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⑧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柴达木的突厥碑文:贵族子弟,陷为唐奴,其清白女子,降作唐婢。
  B. 《全唐文》:其御众使人,则例质妻拏,以为术数。
  C. 《册府元龟》:质其种裔,习我华风。
  D. 《大唐西域记》:异方宝货多聚此国。
  4. 请依据文本,简要概括唐朝从哪些方面对中古中亚文化产生了影响?
  5. 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说明中亚对唐朝文化的吸收借鉴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连长的战斗遭遇(节选)
  ——我们构筑的阵地,我们自己守着!
  丘东平
  黄昏的时候,据村子南面的瞭望哨的报告,有一队日本兵从南面不远的一个村子里,沿着左边的一条公路开出了。——这个消息立刻使屋子里的人起了很大的骚动,堕失了战斗意志的人们,像鼠子似的,眼睛闪耀着火,在屋子里窃窃地私语着,狼狈地作着流窜……高峰从地铺上爬起来,面孔痛苦而灰暗,鼻梁的中段显得过分的阔板,这过分阔板的鼻梁几乎要把他作为一个人的表情完全毁坏。他沉默着,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