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1550字。
福建省三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界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只有填充进地方性知识或者地域文化的细节,才会具备肉身和人格,才会有灵魂,变得真实可靠,触手可及。地方性知识,是世界文学的根基。地域文化与文学写作,是全球所有国家文学写作关注的大问题。
文学是具体的,特殊的,充满个性细节内容的。世界的所有地区,都由不同的地域文化构成,拥有各自不同的生活细节,也就是各自不同的地方性知识。这些地方性知识的内容被作家成功地写成作品,文学就显出非凡的力量。这些内容被长年累月地书写太多,经过几十年、上百年、一两个世纪的反复讲述,经过一代又一代作家的重复表达,它们就从特殊的地方性变成了普通意义的世界性。这些地区的文学作品无论写得多么成熟,都会因为缺少特殊的地方性知识,变得公共化,简单乏力。
世界的价值之一就是差异性,文学更是如此。没有差异性的文学,也就失去了意义。差异性表现最充分的文学,就是地方性文学。一部文学史,就是从差异性走向同一性的历史。当具有强烈差异性的优秀作品出现,文坛为之欢呼;当这种差异性被竞相模仿,最后成为主流,表现为同一性时,文学就失去了活力,等待着新的差异性杰作出现。
地域文化首先能给作家带来特别的创造力。卡夫卡就是这样的作家。捷克小城空荡荡的街道、井井有条的保险公司办公室等,向他提供了大量荒疏孤单的地方性知识,这些知识启发他,写出了《地洞》《饥饿艺术家》和《变形记》这样的小说。地域性文化,还是作家思想的出发点。作家要把作品写好,必须拥有独特思想,这个思想不可能凭空产生,必须有生长的土壤,这片土壤位于某个区域,由地域文化构成。如果作家不重视地域文化,对地域文化中隐藏的人生观研究不足,尽管这个作家也可能拥有关于世界的某种观点,他的思想同样可能是公共的,人所共知的。
相反,作家通过研究地域文化,最有可能获取到独特思想。因为地域文化的地区性、个别性或独特性,很有可能成为作家独特思想的最初出发点,作家对世界的认识由此生长,逐渐长大,移步换景,一旦成形,就可能产生独树一帜的更大影响力。
如果作家对地方性知识理解不够和使用不当,地域文化在构成文学作品时,就可能只是一份写作材料。文学材料很重要,只有材料却不是文学。所以,不是重视地域文化就肯定能写出产生世界影响的巨著,而是对产生世界影响的作品有了深入了解,写作才有可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地方性知识或者地域文化的细节充实了世界,使得世界拥有灵魂,可触可感,以此为根基的文学作品更能彰显非凡的力量。
B. 地方性知识一旦被成功地写成作品,就可能被模仿与重复表达。当地方性文学的差异性表现为同一性,文学就会丧失活力。
C. 差异性是文学写作的意义,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可以丰富作家对世界的认识,可以给作家独特思想的产生和成形提供可能性。
D. 进入21世纪之后,世界文学的局势发生变化,欧美文学大师辈出的时代已成过往。地域文化的消失是造成这个变化的因素之一。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作家只重视地方性知识,可能导致读者无法理解和接受与自己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内容,将使文学作品失去普遍性。
B. 全球化挤压了地域文化的差异性空间,生活陌生化不足将对作家的思想、想象力等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写作危机的出现。
C. 在全球化背景下,地方性知识逐渐变得稀缺,这使得作家在创作时感到迷茫无助,转而追求更加国际化的写作风格和主题。
D. 全球化趋势削弱了地域文化的独特性,但地方性知识的价值并未因此减少反而更加珍贵,成为推动文学发展的重要力量。
3.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运用举例论证,选择具有典型性的作家和作品,论述地域文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以此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B. 在比较全球化前后地域文化差异性的变化时,文章通过数据、现象对比,突出了地域文化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C. 围绕“地域文化与文学写作”这一论题,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深入剖析地域文化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
D. 将“地域文化的文学价值”“全球化的世界”分别比作“家门口的金矿”“很小的村子”,增强了论证的条理性和感染力。
4. 文学写作危机为什么屡屡出现?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5. 以下文字摘编自文艺批评家谢有顺《作家是有原产地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鲁迅的鲁镇、未庄,沈从文的湘西,或者马尔克斯的那个小镇……他们所写的这些地方,包括风土人情、世态万象,都成了一个地理、经验、精神意义上的写作符号。这个符号可能寄托着作家对世界的深切看法,也埋藏着他们记忆中最难忘怀的经验和细节。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梨花,雪白的梨花
姜德明
快到天津的时候,天色已经黑了。多年来,我每次坐火车路过天津,总要站在走道的窗前仔细地往外望着,寻找我童年的踪迹。
忽然发现在我身后站着一个军人,正同我一起望着车窗外的一条长街。
“这条街的变化不大么。”那位军人跟我说,三十年前打下了天津,他们的部队在这儿住过一阵子。我顿时同他亲热起来,告诉他当年我就住在这附近。我问他还记得部队开拔的那一天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