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28000字。

  辽宁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什么是文艺工作中的普及和提高呢?这两种任务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普及的东西比较简单浅显,因此也比较容易为目前广大人民群众所迅速接受。高级的作品比较细致,因此也比较难于生产,并且往往比较难于在目前广大人民群众中迅速流传。现在工农兵面前的问题,是他们正在和敌人做残酷的流血斗争,而他们由于长时期的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统治,不识字,无文化,所以他们迫切要求一个普遍的启蒙运动,迫切要求得到他们所急需的和容易接受的文化知识和文艺作品,去提高他们的斗争热情和胜利信心,加强他们的团结,便于他们同心同德地去和敌人作斗争。对于他们,第一步需要还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所以在目前条件下,普及工作的任务更为迫切。轻视和忽视普及工作的态度是错误的。
  ②但是,普及工作和提高工作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不但一部分优秀的作品现在也有普及的可能,而且广大群众的文化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普及工作若是永远停止在一个水平上,一月两月三月,一年两年三年,总是一样的货色,一样的“小放牛”,一样的“人,手、口、刀、牛、羊”,那么,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岂不都是半斤八两?这种普及工作还有什么意义呢?人民要求普及,跟着也就要求提高,要求逐年逐月地提高。在这里,普及是人民的普及,提高也是人民的提高。而这种提高,不是从空中提高,不是关门提高,而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这种提高,为普及所决定,同时又给普及以指导。就中国范围来说,革命和革命文化的发展不是平衡的,而是逐渐推广的。一处普及了,并且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了,别处还没有开始普及。因此,一处由普及而提高的好经验可以应用于别处,使别处的普及工作和提高工作得到指导,少走许多弯路。就国际范围来说,外国的好经验,尤其是苏联的经验,也有指导我们的作用。所以,我们的提高,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我们的普及,是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正因为这样,我们所说的普及工作不但不是妨碍提高,而且是给目前的范围有限的提高工作以基础,也是给将来的范围大为广阔的提高工作准备必要的条件。
  [注]①“小放牛”是中国一出传统的小歌舞剧。全剧只有两个角色,男角是牧童,女角是乡村小姑娘,以互相对唱的方式表现剧的内容。抗日战争初期,革命的文艺工作者利用这个歌舞剧的形式,变动其原来的词句,宣传抗日,一时颇为流行。②“人、手,口、刀、牛、羊”是笔画比较简单的汉字,旧时一些小学国语读本把这几个字编在第一册的最初几课里。
  (摘编自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逐渐从“有没有”发展为“好不好”。在这一背景下,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奋进,诞生出大量“叫好又叫座”的优秀作品。既有如《觉醒年代人理想照耀中国》一样“破壁出圈”的红色正剧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指出,文艺工作中普及的东西比较简单浅显,易被人民群众迅速接受,而高级的作品刚好相反。
  B. 材料一认为,不能轻视和忽视普及工作,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普及工作比提高工作更加重要。
  C. 材料二开篇列举了红色正剧、影视佳作、文化节目等优秀作品,展示了我国文艺创作的繁荣景象。
  D. 艰苦的农村环境和战争环境促使贺敬之、冼星海等人创作出经典的文艺作品,造就创作的“黄金时代”。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内各地的普及情况是不平衡的,要利用一处已经得到普及并提高的经验来指导别处还未开始的普及工作,从而逐渐推广开来。
  B. 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文艺为什么人”这一根本性、原则性问题是文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前行的“指南针”。
  C. 新时代人民对精神文化有新的需求,如何满足这一需求是所有文化工作者进行文艺创作时必须首要考虑的问题。
  D. 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精神和文艺,如今的时代精神蕴含在改革开放的社会变革和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之中。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瑞典学院将202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挪威作家约翰•福瑟,以表彰“他的创新戏剧和散文为不可言说之物赋予了声音”。
  B. 第三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得主乔叶在获奖感言中说:“我要由衷地感谢故乡、生活和时代。”
  C.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对庞大体量的经典故事完成创新性改编,在传统文化传承和电影工业化探索上具有突出意义,特授予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
  D. 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一切轰动当时、传之后世的文艺作品,反映的都是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习近平
  4. 关于文艺工作中的提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没有提高,普及就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普及也便没有了意义。
  B. 随着普及的发展,人民便会要求提高,因此进行提高工作十分必要。
  C. 提高以普及为基础,同时给予普及指导,使普及工作能够少走弯路。
  D. 提高工作和普及工作密不可分,不可忽视任何一方,要齐头并进。
  5. 两则材料都表明“文艺 人民服务”,但提出背景及具体要求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而高级的作品刚好相反”错误。根据原文可知,高级的作品比较细致,比较难于生产,比较难于在群众中迅速流传,与普及的东西简单浅显、易被群众迅速接受不能构成“刚好相反”的对比关系。
  B.“普及工作比提高工作更加重要”错误,根据原文“所以在目前条件下,普及工作的任务更为迫切”可知,是“更加迫切”而不是“更加重要”。
  D.“艰苦的农村环境和战争环境促使贺敬之、冼星海等人创作出经典的文艺作品”因果关系错误,根据原文“他们内心有一种声音,要歌唱、要呐喊,要用作品作为抗战的武器”可知,促使他们创作出作品的,不是农村环境和战争环境,而是他们内心对时代呼唤的响应。
  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射电天文学家
  [美]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有一位姓埃莫利特斯的大学老教授,八十多岁,中了风,需要找一个家庭看护。于是雇了我。白天大多是料理日常事务,但有时候老人夜里醒来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就会激动起来,叫嚷着要回家。于是我就轻言细语地对他说,您就在家里,埃沃德教授,我叫利利安,是来照顾您的。让我把您扶上床好吗?
  埃沃德教授时好时坏,但总的说来还算不错。他只抱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