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1150字。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意境说也是中国文艺理论的重要范畴,它的影响,它的生命力不下于文气说。意境说最初只应用于诗歌,后来波及小说。废名说过:“我写小说同唐人写绝句一样。”所谓“唐人绝句”,就是不着重写人物,写故事,而着重写意境,写印象,写感觉。物我同一,作者的主体意识很强。这就使传统的小说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小说和诗变得难解难分。这种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这种小说的语言也就不能不发生变化。这种语言,可以称之为诗化的小说语言——因为它毕竟和诗还不一样。所谓诗化小说的语言,即不同于传统小说的纯散文的语言。这种语言,句与句之间的跨度较大,往往超越了逻辑,超越了合乎一般语法的句式(比如动宾结构)。比如:“老白粗茶淡饭,怡然自得。化纸之后,关门独坐。门外长流水,日长如小年。”(《故人往事•收字纸的老人》)如果用逻辑严谨、合乎语法的散文写,也是可以的,但不易产生如此恬淡的意境。
  强调作者的主体意识,同时又充分信赖读者的感受能力,愿意和读者共同完成对某种生活的准确印象,有时作者只是罗列一些事物的表象,单摆浮搁,稍加组织,不置可否,由读者自己去完成画面,注入情感。“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种超越理智,诉诸直觉的语言,已经被现代小说广泛应用。如:“抗日战争时期,昆明小西门外。米市,菜市,肉市。柴驮子,炭驮子。马粪。粗细瓷碗,砂锅铁锅。焖鸡米线,烧饵块。金钱片腿,牛干巴。炒菜的油烟,炸辣子的呛人的气味。红黄蓝白黑,酸甜苦辣咸。”(《钓人的孩子》)这不是作者在语言上耍花招,因为生活就是这样的。如果写得文从理顺,全都“成句”,就不忠实了。语言的一个标准是:诉诸直觉,忠于生活。
  文言和白话的界限是不好分的。“一路秋山红叶,老圃黄花,不觉到了济南地界。”是文言,还是白话?只要我们说的是中国话,恐怕就摆脱不了一定的文言的句子。
  中国语言还有一个世界各国语言没有的格式,是对仗。对仗,就是思想上、形象上、色彩上的联属和对比。我们总得承认联属和对比是一项美学法则。这在中国语言里发挥到了极致。我们今天写小说,两句之间不必,也不可能在平仄、虚实上都搞得铢两悉称,但是对比关系不该排斥。比如:“罗汉堂外面,有两棵很大的白果树,有几百年了。夏天,一地浓荫。冬天,满阶黄叶。”如果不用对仗,怎样能表达时序的变易,产生需要的意境呢?
  (摘编自汪曾祺《小说语言的诗意》)
  材料二:
  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在具体创作中,怎样让文学语言鲜活灵动起来?首先,作家要承认文学语言本身有着独立的审美价值。汪曾祺说,语言是思想,语言是文化,语言更是一个生命体。既然是生命体,就要拥有与别人不一样的感情和色彩。沈从文评判优秀文学语言的依据,就是要“浸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意境说作为中国重要 文艺理论,最初只应用于诗歌,后来又波及小说,它的影响力和生命力不亚于文气说。
  B. 传统小说的纯散文语言,句与句之间跨度较大,往往逻辑不够严谨,也不合乎一般语法,比较注重营造意境。
  C. 诗化小说的语言既强调作者的主体意识,又充分信赖读者的感受能力,作者愿意和读者共同完成对某种生活的准确印象。
  D. 美妙的文学语言,既需要作家长时间的沉思、反复琢磨推敲,又需要作家巧妙运用气脉、气质和心力、心慧。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化小说与传统小说相比,创作观念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小说的语言也随之发生变化。
  B. 汪曾祺和沈从文都认为文学语言本身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其中要融入作者个人的情感。
  C. 《红楼梦》之所以被奉为中国文学的一座高峰,是因为曹雪芹在十几年时间里用超凡的才华倾心打造了语言。
  D. 文学语言比故事内容更有生活的黏着力,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讲究语言的技巧和形式叙述非常必要。
  3. 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阿来《尘埃落定》中以一个“傻子”的视角来叙述距我们已经很遥远的土司家族的兴衰史,给读者带来了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B. 迟子建《烟火漫卷》里有这样一句:“河面上星光荡漾,就像一片爽朗的笑声。”“笑声”的描写运用通感手法,鲜活生动。
  C. 贾平凹《暂坐》写西京上空的雾霾时戏谑道:“哟,北京的雾霾也给咱飘些来了?!”“给咱”两字体现出语言的个性化。
  D. 乔叶小说《最慢的是活着》写小时候“我”不被祖母喜欢,反复修改得来“低凹的温暖中就又有一种高凸的冷漠”这一句。
  4.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文学语言的问题,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 材料一运用举例、对比等论证方法,更鲜明地体现了诗化小说的语言特点,使论证更具体充分。
  C. 材料二在提出问题后,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从三个方面阐述问题,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D. 材料二举《红楼梦》和余华的例子,来论证优秀的作品在语言运用上是与众不同的。
  5. 下面一段文字出自汪曾祺的小说《鉴赏家》,请结合材料一分析该语段语言诗化的特点。
  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幸福的花儿越开越胖
  秦湄毳
  一缕阳光从高高的窗户斜进食堂大厅来,光瀑如一条悬挂的小河,尘埃在这光的河床里,密密匝匝飞腾,一闪,一闪。
  正值春日午后,一堆斑斓的花朵奔跑着,冲进矿上职工食堂。
  打饭的服务员举着汤勺拎着菜铲子愣住了,那些晚了钟点升井的煤矿工人们,正站着、坐着在大嚼特嚼,比力气似的正呼噜呼噜喝着粥,“辽阔”的食堂大厅,不知从哪个角落里传来一声又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