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8590字。

  2024年春高二(下)期末联合检测试卷
  语 文
  语文测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有了丰富的经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这是一个认识过程。这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这时候的精神、思想(包括理论、政策、计划、办法)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还是没有证明的,还不能确定是否正确,然后又有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这就是把第一个阶段得到的认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看这些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是否能得到预期的成功。一般的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在社会斗争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而是因为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所以暂时失败了,但是以后总有一天会要成功的。人们的认识经过实践的考验,又会产生一个飞跃。这次飞跃,比起前一次飞跃来,意义更加伟大。因为只有这一次飞跃,才能证明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即从客观外界的反映过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
  (摘编自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材料二:
  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毛主席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这里说“只能”“才是”,就是说,标准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这是因为,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真理是客观真理,是人的思想对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因此,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就不能到主观领域内去寻找,不能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的正确思想固然是从头脑中来的,但最初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人们的思想取决于人们的社会存在。
  B. 思想是客观外界现象反映在人的头脑中而形成感性认识,又因感性认识积累产生飞跃而形成的理性认识。
  C. 思想的正确取决于社会实践的成功,只要成功就表明思想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从而证明思想的正确。
  D. 思想是不是真理,必须靠且也只能靠实践检验,真理可以在思想领域内产生,但不能在其中确定为真理。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改造社会、改造世界,最终需要靠群众的力量,而群众力量的发挥,关键在掌握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
  B. 人们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从思想到真理,两次飞跃都离不开社会实践,无论成败都有益于真理的检验。
  C. 如果没有社会实践,人的思想和客观世界就联系不起来,而脱离客观世界的检验,主观的思想就不正确。
  D. 人类的真理是经无数次成功和失败,在长期的社会斗争中才能产生的,在实验室里是不可能产生真理的。
  3. 根据材料内容,下面最适合证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一项是(   )
  A. 淮南王刘安炼丹时使用黄豆汁来培育丹苗,偶然将石膏点入豆浆之中,形成了白白嫩嫩的豆腐。
  B. 淮海战役中出动民工543万人,陈毅元帅曾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C. 石钟山得名由来,前人通过考察形成因声或因形两种看法,今人综合前人文献,认为声形兼具。
  D. 夏衍用《包身工》再现上海纱厂包身工晨起和做工时的悲惨状况,揭露包身工制度的残酷剥削。
  4. 根据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发现了几种元素,这样,元素周期表就被证实了是真理;既如此,那么守株待兔者接连几天捡到第二只、第三只甚至第四只撞树桩而死的兔子,就可以证明兔子会撞死在树桩前是一种正确的思想。请结合文本材料和逻辑知识反驳这种看法。
  5. 请就下面鲁迅的这个说法,结合文本材料谈谈你对“实践者•实践•真理”这一话题的认识。
  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不吃了。像这种人我们当极端感谢的。
  (鲁迅《今春的两种感想》)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只要成功就表明思想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从而证明思想的正确”错,成功不能完全证明思想正确,失败也未必就表明思想错误,“有时候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而是因为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
  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Ⅱ (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块猪肝 (节选)
  老舍
  林磊从下江与两千多难民挤在一条船上,来到武昌,他很难承认自己是个难民,他有知识,有志愿,有前途,绝对不能与那些只会吃饭与逃生的老百姓为伍。可是,知识,志愿,与前途,全哪里去了?他逃,他挤,他脏,他饿,他没任何能力与办法,和他们没有丝毫的分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