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070字。
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 期末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4分)我市正在开展“景美人和??醉美书香”研学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每题2分,共4分)
【读懂文本??感书香魅力】
同学们搜集了一段关于研学内容的语段,请阅读后按照提示进行完善。
书,是知识的源泉!读书,使人的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我热爱读书,徜徉在书中,黄土高原粗①犷豪放、刚健雄浑的腰鼓令我陶醉;壶口大气②磅礴、震耳欲聋的瀑声令我震hàn;大自然的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的语言令我痴迷;勃朗峰色彩斑 lán、白云缭绕的景观令我流连……感谢书,提升我的思想境界,陶冶我的思想情操。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①kuǎng ②páng
B.①guàng ②báng
C.①guǎng ②páng
D.①kuàng ②bàng
(2)根据拼音写汉字。
震hàn 色彩斑lán
2.(3分)将下面句子填入语段横线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人情味,烟火气”造就了淄博烧烤。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艰难环境中的一点点温暖都足以让人铭记于心
②不见得淄博烧烤真的有多好吃
③淄博烧烤烧出的是人们对烟火气息的向往
④但是疫情期间淄博给大学生送行的那顿烧烤充满人情味
⑤烤出的是对八方来客的态度
A.①②④③⑤ B.①③⑤②④ C.③⑤①②④ D.③⑤②④①
3.古诗文默写。(8分)
漫步先秦,咏唱诗经楚辞,我们能体会古人那淳朴美好的情感。在《关雎》的“① ,
② ”中,我们仿佛看见君子所心仪配偶的美好形象。漫步魏晋,诵读先贤美文,在《桃花源记》的“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③ ,④ ”中,我们仿佛走进了那令人神往的桃林盛景。漫步唐朝,吟诵古今诗体,我们能感受诗人们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对社会民生的关注。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⑤ ,⑥ ”中,我们感受到王勃突破时空的真挚友情观;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⑦ ,⑧ ”中,我们感动于杜甫心系苍生、舍己为人的崇高境界。
4.【梳理探究??悟文化认同】(每题2分,共8分)
我市某班开展以“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邀你阅读下面内容,完成下列各项任务。
对于中国人来说,以和为贵、与人为善、信守和平、和谐,是生活习惯,更是文化认同。国家主席习近平说:“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
【活动一:揭秘“和”文化】
(1)请用一句话概括你从上面材料中获得的主要信息。
【活动二:溯源“和”文化】
(2)请你根据积累列举一则与“和”文化有关的古代名言。
【活动三:探究“和”文化】
(3)为了介绍“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某同学找到了以下材料,请你帮他去掉不符合要求的两项。(只写序号)
①故宫的三大殿被命名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②商人们常说“和气生财”。
③蔺相如受命带和氏璧去秦国换15座城池,他见秦王没有诚意,可和氏璧已经在秦王手里,他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终于使和氏璧完好回归赵国。
④国人拜年时互道“大吉大利”。
⑤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⑥贺人新婚要讲“和和美美”“琴瑟和鸣”。
【活动四:践行“和”文化】
(4)在食堂排队买饭,刘晖不小心和一位同学撞到了一起,饭菜洒了那位同学一身。那位同学气得满脸通红,说:“没长眼呀你!你怎么不看着点儿!”本着“以和为贵”的处世原则,刘晖会说: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5.(15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老屋前,曾有一棵梨树罗瑞花
①我们家的木屋坐东朝西,屋前屋后都是田野,离山远,离溪也远。每到夏天的午后,火热的太阳毫无遮拦地斜射着木屋板壁,木屋成了一个蒸笼,娘说,晒得没处躲。爹便在木屋前的土坪里栽了棵梨树。
②从我记事起,梨树已粗如菜碗,高齐木屋,春夏树叶浓密的时候,整棵树就像一把巨大的伞,给我家木屋带来了阴凉,也给我们的童年增添了喜乐。
③对梨树的期待是从每年正月初一开始的。当我们规矩虔诚地吃完迎新饭,新年就会穿过浓浓烟雾醺醺然地来了。娘用陶钵盛了米饭,放上一个白瓷调羹,嘱咐我们兄妹去给屋前屋后的树木喂新年饭。“梨树梨树,果子累累,像天上星子一样多。”“棵棵都要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