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1510字。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政治的本质,说到底就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这里的“人际关系”的概念是广义的,既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也指集团与集团之间的关系。人是社会性的存在,而不是孤立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既需相互依靠,又有利害冲突。协调诸如此类的问题,便是政治的任务。既然中国文化不相信神而只相信人,那么在中国文化中头等重要的大事,便自然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而不是天人之际的人神关系了。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文化更重视政治的原因,也就是为什么中国产生并盛行儒家思想的原因。
  中国文化这种重视政治、薄于宗教的特征,当然会给中国文学以很大影响。在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中,诗歌是最早被要求与政治发生密切关系的文体。根据传统的文学观点,诗歌虽然就其本质而言是抒发个人感情的,但因为个人是生活于群体之中的,而政治的作用也无非就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因而诗歌与政治自然而然地就发生了密切的关系。《毛诗大序》之所以一下子从诗歌的抒情功用谈到政治功用,便是因为作者的意识深处存在着上述思路之故。
  类似中国诗歌与政治的这种密切关系,在其他诗歌传统中是非常罕见的,可以说是中国诗歌的基本特征之一。正如松浦友久指出的:“在比较诗学上,一般认为,‘诗与政治’的课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始于近代。但在中国诗史上,这却是自古以来诗学上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并且其中表现的‘诗与政治’的关联,综合包括理念与实践两个层次,而其传统又一直延续到今天——这都是无与类比的特殊情况。”
  (摘编自邵毅平《诗歌:智慧的水珠》)
  材料二:
  唐代诗歌与政治的关系,体现出某种带规律性的表征。中国诗史上的一些高潮期,也莫不有它独特的政治背景。战国时,楚面临强秦的威胁,进步爱国力量与腐朽卖国势力的斗争,推动屈原的创作,而屈原所经历的高层政治体验,则赋予他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献身精神。建安时期,曹操政治集团以其进步的政治路线和“唯才是举”的用人方式,把因党锢之祸被压抑冷落的士人,重新推向政治舞台,激起强烈的功业思想和英雄意识。“雅好慷慨”的建安诗歌,正是得力于这种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文化只相信人而不相信神,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大事是协调群体中的人际关系,而不是去协调人神关系。
  B. 在建安时期,曹操政治集团唯才是举,受党锢之祸打击的士人怀着功业思想和英雄意识重新走上了政治舞台。
  C. 从庆历新政到王安石变法,王朝克服各种弊端、挽救潜在危机,当时的几位诗坛大家都卷入了政治变革之中。
  D. 文学人才在封建王朝初期并未积累到最充足的程度,加上时代稳定、社会繁荣,使得他们不愿参与政治之中。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诗学自古就高度关注“诗与政治”的关系,并明确为之分层,故而成就无与类比。
  B. 战国时期,楚国内忧外患,爱国成为政治纷争的诉求,屈原的创作由此获得巨大推动。
  C. 古人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政治对诗歌创作的强大推动力并非只存在于清明盛世。
  D. 无论在封建王朝初期还是末世,诗歌发展都存在明显不足,人才不足是常见原因之一。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诗与政治关系密切”观点的一项是(   )
  A. 钟嵘在《诗品序》中说:“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B. 元结主张诗歌应该“极帝王理乱之道,系古人规讽之流。”
  C. 《论语》:“(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D.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4. 两则材料都论述了诗歌与政治的密切关系,但角度并不相同,试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5. “唐代诗歌与政治的关系,体现出某种带规律性的表征”,请结合材料二概括这种规律性。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碑
  孙犁
  赵庄村南有三间土坯房,一圈篱笆墙,面临着滹沱河,那是赵老金的家。
  自从敌人在河南岸安上炮楼,老人整天到河边去,有鱼没鱼,就在这里呆一天。看看天边的山影,看看滹沱河从天的边缘那里白茫茫地流下来,像一条银带,在赵庄的村南曲敛了一下,就又奔到远远的东方去了。
  “五一”以后,这里一向是常住八路军和工作人员的。这些日子,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