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1870字。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直到闯进网络这个居高自远的舞台,我们才蓦然发现,网络舆论场对我们的影响如此巨大,以致于成为我们判断是非、纾解情绪、体现价值、张扬个性的重要载体,成为影响生存发展的重要土壤。网络交流,不是在自家客厅里自说自话,需要尊重议事规则;公共空间,也不是锁在抽屉里的日记本,需要保持公共理性。有表达就有责任,有自由就有担当,有言论就有边界,每个人有了这样的主体意识、媒介素养,才能呵护好我们共同的集体生活,让信息汪洋中的小船,不致被喧嚣的情绪颠覆或吞噬。
②有统计显示,生活在大城市的中国人,每天平均要查看100多次智能手机,吃饭、坐地铁、聚会、等候,大量空闲时间都被翻看公号、转发分享、讨论沟通所填满。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生活空间!发言与聆听、表达与思考,都足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增强媒介素养、培养主体意识,并不是要限制表达权利,也不是要泯灭说话个性,而是强调对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担负一份责任,对他人权利、公共秩序存有一份敬畏。这种责任与敬畏,体现了尊重他人即尊重自己的公共意识,也彰显着“使所有人利益最大化”的公共理性。
③有人说,这个时代的标志之一是“人以群分”。但再细分的群仍然是“群”,集体的共识不可能在相互孤立中找到,沟通的能力更不可能在自我封闭中研习。过好“新集体生活”,不仅需要遵守规则,更需要建立凝聚共识的气氛,做一个开放包容的“传播主体”。张口闭口“脑残”,动不动就“拉黑”,只会不断强化坐井观天者的夜郎自大,无益于让我们结成的“新集体”进化成和谐共生、健康有为的有机体……身处“新集体生活”这个社会转型的实验场,多一点自律,多一点开放,多一点包容,我们才能不负时代的馈赠,也才能经受起来自现代化的检阅。
(摘编自《涵养媒介素养,才有最美和声——迎接网上“新集体生活”》,有改动)
材料二:
①在公共生活中的“说理”是一种理性交流、表达看法、解释主张,并对别人可能有说服作用的话语形式。希腊哲学家芝诺认为,说服是一只摊开的手掌,而不是一个攥紧的拳头。说服是欢迎他人加入对话,不是企图限制他们有自己的看法,更不是威胁他们不准有自己的看法。
②所有的战争和混乱都是在没有协商、无理可讲的情况下发生的;说理使得人类能够用摊开的手掌,而不是攥紧的拳头来相互交往,人类才得以进入文明社会。然而,
1. 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说法正确 一项是( )
A. 网络舆论可以影响我们的生存发展,进而影响我们的是非判断、情绪、价值、个性等。
B. 网络交流的本质属于集体生活,故而需要保持公共理性,尊重他人权利和公共秩序。
C. 培养主体意识,并非泯灭个性,而是强调对公共秩序、公德承担责任,并拓宽表达渠道。
D. 凝聚共识的气氛和开放包容的传播,是“新集体生活”和谐健康的充分条件。
2. 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方面,无理可讲是战争和混乱发生的必要原因;另一方面,说理形成“讲理”的文明秩序,使人类得以进入文明社会。
B. 在说理时,言说者有必要评估“理由是否充分支持结论”,因为即使有理由支持,结论也未必就可靠。
C. 一个人即使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也具有一定的逻辑辨别能力,不会完全弄不明白“说得通”与“说不通”的区别。
D. 用说故事的方式引导对方想象具有普遍性的境遇,进而形成被创造出来的共识,但这种共识在逻辑上说不通。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⑧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指出小说有“可惊可愕可悲可感”的作用,提出借小说来说服读者接受新思想的观点。
B. 荀子在《非相》篇里对“谈说之术”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其中首要的就是“矜庄以莅之,端诚以处之”。
C. 法国学者勒庞在分析群体容易兴奋冲动的原因时说,“群体通常总是处在一种期待注意的状态里,因此很容易受人暗示”。
D. 孔子有言:“巧言令色,鲜矣仁!”孔颖达解释说,“言君子情貌欲得信实,言辞欲得和顺美巧,不违逆于理,与‘巧言令色’者异。”
4. 根据材料一,在声势浩大的网络舆论场中,我们应如何涵养媒介素养?请简要概括。
5. 材料一指出:“张口闭口‘脑残’”是有害的网络表达。结合材料二对说理的构成因素的论述,分析这种表达对言说者本身的害处。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归(节选)
[日本]菊池宽
简朴的中等家庭。傍晚时分。母亲阿贵和儿子贤一郎、新二郎,女儿阿胤准备吃饭。
母亲:阿胤,缝纫活儿交了?
贤一郎:干吗还替人家做衣服?我看不做外活日子也过得去了。
母亲:过是过得去了,只是她总想多挣几个钱,出嫁时好多带两件衣服过去。
贤一郎:(翻看报纸背面)前几天说的那家亲事怎么样了?听说那家有些财产,不是很合适吗?
母亲:有那么一两万财产,一用起来也顶不了什么事。就说我们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