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5630字。
高中2022级第二学年末教学质量测试
语文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共8页;答题卡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考号”栏目内。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大自然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时不时地带给我们惊喜和震撼。神奇的寒夜灯柱就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视觉盛宴。寒夜灯柱背后的科学原理并不复杂,简单来讲,就是光的镜面反射现象。寒夜灯柱究竟是如何产生的?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
在寒夜灯柱产生的过程中,冰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大气中水平排列的冰晶就像一层层舞台幕布,挡在地面和夜空之中,成为地面灯光的“幕布”。我们知道,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它们凝结后会成为水滴;若水蒸气发生凝华,就直接变成了冰晶。凝华是寒冷地区很容易出现的一种物理现象:过低的气温让大气里的水蒸气结冰,形成细小的冰晶。生活中,我们肉眼可见的云中就含有大量的水滴和冰晶。那么,是不是有了冰晶,就能看到寒夜灯柱呢?当然不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冰晶都对寒夜灯柱的出现做出了贡献。大气中的冰晶主要有柱状冰晶和片状冰晶两种。此外,还有罕见的角锥状冰晶和异形冰晶。其中,片状冰晶对寒夜灯柱现象做出的贡献最大。片状冰晶的形成一般会受到空气温度与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它产生于空气寒冷且下层大气结构相当稳定的环境中。如果夜空中悬浮着大量呈水平方向排列的片状冰晶,且天空无风,这些冰晶就会像一面面微型镜子一般飘浮于空中。此时,在大气层竖直方向上,各类灯光被处在不同高度的片状冰晶反射,最终集合成了一根根光柱,这就是我们所看见的寒夜灯柱。气象监测显示,当气温在-20℃—-10℃之间时,冰晶和水滴并存,这一温度对于水蒸气凝华成片状冰晶最为有利。从-10℃等温线开始,片状冰晶一般是随着海拔高度增高而逐渐增多。尤其是在降雪前后,由于气温下降和空气湿度增大,非常有利于片状冰晶的形成。
除了冰晶,寒夜灯柱的主要贡献者中还包括人造光源。如果缺少照射光源,即使冰晶在天地之间形成了“幕布”,也无法产生寒夜灯柱。这与彩虹的形成有着类似的原理,所不同的是,彩虹反射的是太阳光线,而在寒夜灯柱的形成过程中,夜间的人造光源做出的贡献非常大。在无雨的情况下,这些人造光源在人类肉眼中就是原始的光点;而在下雨天,由于雨滴的反射和折射,我们所看到的就是线状或多维度的射线状光束。在没有明显云雾遮挡、天气较为通透的夜间,能够照射到冰晶上发生反射的地面光源有很多,如地面的射灯,城市中明亮的街灯、探照灯、霓虹灯等。2022年10月,韩国济州岛就出现了一次寒夜灯柱现象。据当地气象厅分析,这次寒夜灯柱是由在济州岛近海作业的渔船灯的灯光经由冰晶反射造成的。2022年11月,我国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在降雪过后,也出现了一次寒夜灯柱现象,专家认为此次寒夜灯柱现象的出现与当地照明灯光有关。通常情况下,地面上的灯光是什么颜色,寒夜灯柱就会是什么颜色。
有了光源和冰晶“幕布”,神奇的寒夜灯柱还需要另外一个重要的参与者,那就是气象要素。气温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冰晶需要在过低的气温下才能形成,尤其是当气温在-10℃以下时,对冰晶的形成最为有利。另一个重要的气象要素就是风速。冰晶的质量非常小,尤其是片状冰晶,如果风速太大,冰晶会随风剧烈摆动,甚至被吹散,不容易形成完整的准镜面,我们也就无法看到上下笔直的“灯柱”奇观了。这意味着,要想看到寒夜灯柱,只能在微风或是无风的天气条件下。
(摘编自张玉成《是谁创造了神奇的寒夜灯柱》)
材料二:
极光与寒夜灯柱的形成原因有所不同。寒夜灯柱的形成与天气有直接关系,且出现的高度较低,一般出现在距地面几千米到几十千米的地方。极光的形成与天气没有直接关系,它实际上是太阳带电粒子流和地球磁场与大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当太阳黑子、耀斑活动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在温度过低的情况下会发生凝华,此时的水蒸气将直接变成冰晶。
B. 寒夜灯柱的原理是光的镜面反射,地面灯光是光源,大气中水平排列的片状冰晶则是镜面。
C. 人造光源发射的光线被片状冰晶反射,最终形成了寒夜灯柱,寒夜灯柱颜色以红绿色为主。
D. 时间和地点对观赏极光有重要影响,5-8月是去南半球高纬度地区观赏极光的适宜时间。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冰晶和水滴并存的状态有利于形成片状冰晶,这是因为随着气温的降低,越来越多的水滴将凝结成片状冰晶。
B. 柱状和片状冰晶都对寒夜灯柱的形成做出了贡献,前者反射出的光线易形成柱状光束,后者易形成射线状光束。
C. 受地磁扰动的影响,高层大气的密度将增加,这会导致卫星的轨道高度下降,并对卫星的寿命产生负面影响。
D. 虽然寒夜灯柱和极光形成的原因都和天气有关但二种景观出现的高度却不同,前者出现的高度要低于后者。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以济州岛和锡林浩特两地出现寒夜灯柱的现象为例,说明了降雪或降雨对寒夜灯柱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B. 材料一从大气中的冰晶、人造光源和气象等方面对寒夜灯柱的成因进行了介绍,说明具有条理性,让读者易于理解。。
C. 材料二介绍了极光形成的原因,告诉读者观赏极光的适宜地区和最佳时间,同时也交代了极光可能会带来的不利影响。
D. 两则材料均体现了科普文语言生动性的特点,例如材料-把水平排列的冰晶比作幕布,材料二把高层大气比作极光的舞台。
4. 北京时间2023年4月24日凌晨,新疆克拉玛依出现了绚丽的极光。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属于此次极光产生条件的一项是 ( )
①强劲的太阳风产生了大量的带电粒子
②克拉玛依处于中纬度地区,且夜间温度较低
③带电粒子流被地球磁场捕获
④太阳发出的电离辐射干扰地球大气的电离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 气象学家通过监测发现,寒夜灯柱多发生在高寒地区的降雪前后、天气较通透的夜间。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原因。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寒夜灯柱颜色以红绿色为主”错,材料一是说“通常情况下,地面上的灯光是什么颜色,寒夜灯柱就会是什么颜色”。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生命中的镜子
田鑫
我对镜子,总是心怀敬畏的。
但我却曾故意打碎过一面镜子。
过程是这样的,我正因为一件事情哭得很伤心时,一抬头就看见那面镜子里的另一个我也哭得很伤心,于是,我的伤心就被镜子复制,导致我一时半会儿也没办法从伤心里走出来。
我攥起拳头,冲着镜子上站立的鹤头打过去,咔嚓,原本直立的鹤,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