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5120字。
文言文对比阅读
(23-24八年级上??广西玉林??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常闻峡中水疾,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①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鳄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已于千古矣。
(节选自道元《西陵峡》)
【注释】①践跻:登临。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B.不以疾也 疾恶如仇
C.弥习弥佳 学而时习之
D.春冬之时 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先总体描绘三峡概貌,然后依次描绘三峡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象。
B.甲文的“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是作者对三峡春冬景象的综合描述和赞美。
C.乙文不仅描绘了奇山秀水,还描绘了山间繁荣茂盛的树木。
D.乙文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欣赏山水美景流连忘返的愉悦心情。
3.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2)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4.甲文的结尾以渔歌作结,请分析其作用。
5.甲乙两文都写了三峡的山,请分别说说两文所写的山有什么特点。
(23-24八年级上??江苏常州??期中)阅读古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幼有异操①,年四五岁,恒以荻为笔,画灰中学书。及长,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未弱冠,齐高帝②作相,引为诸王侍读。虽在朱门,闭门不交外人,唯以披阅为务。朝仪故事,多取决焉。永明十年,上表辞禄,诏许之,赐以束帛。及发,公卿祖之于征虏亭③,供帐甚盛,车马填咽,咸云宋、齐以来,未有斯事,朝野荣之。
武帝即位后,恩礼愈笃,书问不绝,屡加礼聘。并不出唯画作两牛一牛散放水草之间一牛着金笼头,有人执绳,以杖驱之。武帝笑曰:“此人无所不作,欲学曳尾之龟,岂有可致之理?”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节选自《梁书??陶弘景传》,有删改)
【注】①操:操行、品行。②齐高帝:萧道成,南朝齐的开国皇帝。③征虏亭:亭子名称。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晓雾将歇:
(2)夕日欲颓:
(3)恒以荻为笔:
(4)朝仪故事:
(5)恩礼愈笃:
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并 不 出 唯 画 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