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6850字。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
本试卷共23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内或者学校提供的机读卡上。每题选出答案后,学校考生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传统中国人非常讲究社会关系中的“差序格局”,他们常常用不同的标准来对待和自己关系不同的人。中国社会中个人可能拥有三大类人际关系,即情感性关系,工具性关系和混合性关系。
情感性关系通常都是一种长久而稳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满足个人在关爱、温情、安全感、归属感等情感方面的需要。像家庭、密友等主要社会团体中的人际关系,都是情感性关系之例。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家庭可以说是对个人最重要的主要社会团体。典型的传统中国家庭具有政治、经济、宗教、教育等多重功能,能够满足个人各种不同的需要。在未分家之前,中国式家庭中主要的社会交易和资源分配法则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需求法则”。依照此一法则,每一成员都应当为家庭尽力,家庭也应当供给他生活所需的资源。
和情感性关系相对者是工具性关系。个人在生活中与家庭外的其他人建立工具性关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达成他所希冀的某些物质目标。更具体地说,个人和他人维持情感关系时,维持关系本身便是最终目的;可是,个人和他人建立工具性关系时,不过是以这种关系作为达成其他目标的一种手段或一种工具,因此,这种关系基本上是短暂而不稳定的。譬如:店员和顾客、公共汽车司机和乘客,双方都以和对方交往作为达到自身目标的手段。双方交往时,彼此可能不知道对方的姓名,其间纵然带有情感成分,亦属十分有限。
在中国社会中,混合性关系是个人最可能以人情和面子来影响他人的人际关系范畴。这类人际关系的特色是:交往双方彼此认识而且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关系,但其情感关系又不像主要社会团体那样,深厚到可以随意表现出真诚的行为。一般而言,这类关系可能包含亲戚、邻居、师生、同学、同事、同乡等不同的角色关系。在这类角色关系中,交往双方通常都会共同认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第三者,这些彼此认识的一群人,构成了一张张复杂程度不同的关系网。这种人际关系网络对中国人的社会行为有十分深远的影响。由于关系网内的人彼此认识,混合性关系的另一个特色是它在时间上的延续性。混合性的人际关系大多不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它不像情感性关系那样绵延不断,长久存在。它的延续必须借人与人之间的礼尚往来加以维系。在混合性关系中,人际交往的本质是特殊性和个人化的,交往双方预期将来他们可能再次进行情感性的交往。因为关系网具有这些特性,如果个人需要某种生活资源,而要求其关系网内的某一资源支配者给予协助时,资源支配者往往会陷入所谓的人情困境中。假如资源支配者坚持公平交易的法则,拒绝给予对方特殊的帮助,则势必会影响他们之间的关系,甚至破坏其人缘。因此,在许多情况下,资源支配者不得不遵循人情法则,给予对方特殊的帮助。尤其对方掌握有权力时,更是如此。
(节选自黄光国《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利游戏》)
材料二
《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一词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的逻辑和传统文化的特点。作为乡土中国的社会结构,这一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和鲜明的社会特征。
一是差序格局的等级性。差序格局中的“序”,即有等级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情感性关系,工具性关系和混合性关系是中国社会中每个人拥有的社会关系,这些关系受到“差序格局”的影响。
B. 相比其他两种关系来说,情感性关系可以满足个人诸多情感方面的需要,更加长久和稳定,故这一关系最为重要。
C. 个人在生活中与家庭外的其他人建立工具性关系,如外卖员与顾客、老师与学生,这是一种短暂而不稳定的关系。
D. 混合性关系介于情感性关系和工具性关系之间,这一关系既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关系,又需通过礼尚往来加以维系。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对中国社会中的三大人际关系的内涵、表现及交往法则一一展开论述,语言严谨,逻辑严密。
B. 材料二在分析“差序格局”的伸缩性时,引用了多句俚语来说明“差序格局”广泛意义上的扩展性。
C. 两则材料分别从人际关系和社会特征两个方面分析了资源配置的问题,丰富了“差序格局”的内涵。
D. 两则材料都印证了费孝通提出的“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这一说法。
3. 下列说法中,不能说明“差序格局”是以“己”为中心的一项是( )
A.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B.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是所,而众星拱之。”
C.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D. “夫妇皆齐斋而宗敬焉,终事而后敢私祭。”
4. 两则材料 论证上都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请以《红楼梦》相关情节为例简要分析材料二中“差序格局”的三个特点。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每个人拥有的社会关系”说法错误,原文是“可能拥有”,范围扩大。
B.“故这一关系最为重要”错误,文中分别阐述情感性关系、工具性关系和混合性关系,没有对三者进行比较,选项于文无据。
C.“工具性关系,如……老师与学生”错误,“老师与学生”不属于工具性关系,而是混合性关系。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青青牧草
了一容
他想成为草原上最好的牧马人。
伊斯哈格刚从内地跑到草原上时,先给哈力克放马,又到艾布家,后来到艾孜家,大家轮流请他牧马。伊斯哈格憨厚老实,从没有过分的要求,只要给他一碗饭吃,他就心满意足了。
在漫长的冬季,草原上马儿们喜欢吃的酥油草完全干枯了,各种青草已经没有那么丰富了。回到马厩,伊斯哈格还会给马儿们拌些草料。马槽被马儿们的嘴唇磨来蹭去,已经有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