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430字。
沁园春.长沙(一课时)
                 研究课预案   执教:冯蓓佳  2006.9.1
一、          导言
今天我们来学习教材第一个板块“向青春举杯”,首先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前的导言“青春,是人类生命激情的赞歌……”   
词作于1925年,32岁风华正茂的毛泽东重游橘子洲,感受大自然的生命活力“看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感悟“怅寥廓……谁主沉浮“,再现青年一代雄姿英发的风貌和气概“恰同学少年……浪遏飞舟”,抒发青年一代肩负国家兴亡,主宰民族命运的壮志豪情。由此可见,全词的感情基调一反“悲秋”,充满活力、生机、激情。
二、          诵读
集体诵读,把握感情基调,读出感情来。(颂秋)
研读注释,用符号标明难懂的词句,回读全词。
三、          导读
整体感知
导问一:就全词来看,上片写秋景,景中寓情;下片写情,情中寓理。景、情、理融为一体。全词思路明晰。那么,我们不妨沿着这一思路,寻觅思维的足迹,圈出五个关键词,并说说内在的联系和作用。
明确:看、怅、问、忆、记。
      联系:“看”总领写景诗句。面对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感慨之情油然而生,发出谁主宰社会盛衰的天地之“问”,并由此“忆”及“峥嵘岁月”,凸显青年一代的激情、风貌、气概、使命,这是永久“记”忆。
      作用:1使全词思路畅达、景、情、理交融。
            2使全词主旨明晰,召唤年青一代为青春的使命而奋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