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300字。
第 一 单 元
单元说明
作为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开始,本单元选编了一些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这是这一阶段文学鉴赏的开始。所选的16首诗歌(包括其他读背诗歌5篇)都是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中外好诗不可胜数,所以这里的选择仅仅是举例性质的,难于反映中外诗歌的全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延伸拓展,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更多中外名诗。
在各种文学样式中,诗歌的思想感情是最难把握的。因为诗以抒情为本,情感的抒发往往比较含蓄、隐晦,所以,诗歌鉴赏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学中要防止僵化、片面的解读。鉴赏诗歌有多种方法,比如,要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尽可能展开联想和想像,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要知人论世,注意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思想状况,背景与内容又不必机械地一一对应;要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和技巧,等等。总之,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启发学生的悟性和灵性。可以结合单元后面朱光潜先生的文章,进一步领悟诗歌鉴赏的技巧。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读过不少新诗,本单元即在此基础上,通过欣赏不同思想内容和风格特点的诗歌,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新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还可以了解一下新诗的发展历史,深入分析诗歌意象和象征手法。但这都仅仅是手段,而不是最终的学习目标。我们应按照中学生读诗的特点,在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上下功夫。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中的节奏、韵律,体会诗中浓郁的感情;通过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进行联想和想像,理解诗中生动、鲜明的形象(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领悟诗的主旨和意味。
单元后的读背篇目可以纳入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留做课外自学;教读与自读的划分也是相对的,仅供参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处理。
单元后的综合性学习是“拥抱文学的骄子——诗歌”,在诗歌学习的基础上,设计了“诗歌朗读比赛”“诗歌鉴赏研究”“尝试诗歌写作”三个专题活动,可以根据实际,有选择地开展活动。
1毛泽东词二首
●●课文鉴赏说明
沁园春长沙
一诵读提示
1.结合欣赏毛泽东手迹展开诵读
毛泽东手书的《沁园春·长沙》有一种气韵贯注的流动美,风格潇洒豪放。可以将诵读与欣赏结合起来。
2.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要抓住“独”“立”“洲”等点明人物、时间和地点的词语,把握“看”和“忆”等起贯穿全词作用的词语,展开联想和想像,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全篇。
二整体感知
1.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据《湖南全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日刊》载:“毛泽东先生……去岁回湘养疴,曾于湘潭衡山一带,从事农民运动……后为赵恒惕所知,谋置先生于死地。先生闻讯,间道入粤。”
2.内容大意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大意是:在深秋的季节,我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大意是: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近看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仰视,雄鹰在天空中展翅高飞;俯看,鱼儿在江水中轻快地畅游。宇宙中的万物都在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长。诗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