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480字。

  江西省2025届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 I (本题共 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
  材料一 :
  近代以来,史观重建始终伴随中国的兴衰沉浮。而今天中国史观重建面临的新局面 ,是其不再只是建立“想象的共同体”,不再是简单的从古老帝国向现代国家的转型 ,而是如何顺应一个“现实的共同体”的问题。 中国史观的重塑,不再只是意识形态或学院派的议题,相反,它所需 要把握的 , 是一个正在同时经历深刻内部变迁和深度外部扩展的中国。
  现代中国的变迁,往往是通过思想领域发动,经由意识形态动员,从而形成理论指导实践、观念改变现实的历史逻辑。 而当代中国却已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物质与实体的演化不再轻易服从思想和观念的规训,不同社会领域的分化,不再服从于文化观念的抽象召唤,这与中国人过去的历史经验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概而言之 , 在传统中国 , 经史传统的“历史意识”承担着凝聚儒家精英共识的功能;近代以降的战争与革命,史观则扮演着社会动员和辨别敌我的角色。而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改革时代的过渡史观 , 则承载了“告别革命”、弥合伤痕、诱导选  择性记忆与历史遗忘的使命。无一例外,历史观在过去所扮演的是从整体上引领中国迈向一个理想社会的魔力形象,它假定可以通过思想深处的观念来决定性地影响历史走势,假定可以借助一种自我的否定来建立新的历史认同。
  所以,19世纪以来的中国历史叙事,无论是体现为救亡史观、启蒙史观还是改革史观,都是 以危机史观的形态呈现的。 它需要不断依据变动的外在力量来被动适应外部的挑战,时刻准备 着调整自己的历史认知 ,并且坚信可以通过精神上的紧张来克服物质上的松懈。但是现在 , 这 种熟悉的历史节奏开始消失了。在对外的意义上,中国当前尤其需要一种新的拓展史观。
  而相应于过去的统一内部史观,中国当下则尤其需要一种新的内部包容史观。 中国近二十 年的快速崛起 , 实际也正得益于一种包容性的社会历史架构,无论是外包型经济、互联网社会还 是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都建立在具有高度阶层流动性和产业沟通性的历史基础之上。上海的 金融企业家、义乌批发市场的贸易商人、温州个体户、北京公务员、成都动漫码农 、坦桑尼亚中 国农场主……如果不是一种具有包容性的历史架构作为支撑 , 如果不是革命年代所打破的社会 身份体系 , 这些社会阶层的共存和流动将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在内部包容史观和外部拓展史观的综观意义下,告别19世纪和20世纪中国的历史意识, 提供一种超越一元化论述的史观框架,重建具有高度弹性和活力、富于叙事伸缩性的历史架构,将是推动中国以一种新的历史姿态进入新世界的关键前提。
  (摘编自《重塑中国的内外史观》)
  材料二 :
  历史意识概括地说就是人类对自身发展过程的认识,它表现为人类对历史的记忆、反思、评判以及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运用。历史意识不仅包含了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记忆 , 更重要的是 包含了对历史的评判与反思,即理性思考。历史意识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 , 它使人类能够站在 历史经验的阶梯上,不断向更高的层级发展。各个民族都有历史意识,表现出来的形式和特征却 不尽相同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当代中国的史观重塑需同时应对内部变迁与外部扩展,要构建富于叙事伸缩性的超越一 元化论述的史观框架。
  B. 危机史观本质上是一种被动适应模式,在对外这一层面,需要有新的史观代替以适应当前形势的变化。
  C. 内部包容史观的形成源于全球化压力下的被动调整,与革命年代主动打破社会身份体系的实践无关。
  D.中国改革时代的过渡史观呈现出的形态是危机史观 , 旨在通过选择性记忆与历史遗忘等重构历史。
  2. 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历史意识中的“述而不作”虽强调原貌呈现历史本真性,但允许基于事实体验顺势引 申新的行动逻辑。
  B.有机的历史观注重历史事件的横向关联与纵向延续,其本质仍是对线性进步史观的隐性认同。
  C.“法先王”传统并非简单地效仿古代制度,而是通过历史典范的树立为现实行动赋予理性与精神依据。
  D.中国历史意识并不靠预设的理念剪裁历史材料,而是尊重事件本身,强调从具体实践中提 炼经验和智慧。
  3.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的比较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聚焦史观功能演变,材料二侧重历史意识内涵,二者共同指向传统史观的现代转型 。
  B.两则材料都认为当代史观应突破危机应对模式,但材料二更强调对历史本真性的忠实记录。
  C.材料一批评改革史观的历史遮蔽性,材料二则通过“法先王”传统肯定历史经验的借鉴价值。
  D.材料一主张建立内外综观的新史观,材料二提出的有机的历史观正是这种主张的具体实践路径。
  4.材料一指出“ 中国近二十年的快速崛起,实际也正得益于一种包容性的社会历史架构”,请结合材料分析这样说的原因 。 (4分)
  5.假如你是一位历史学者,受邀参加一场关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历史意识”的学术研讨会。请结合两则材料,以“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重塑中国的内外史观”为主题,撰写出你的发言提纲。(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 , 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题。
  燕  食  记[注]       
  葛亮
  韩师傅找了阿响 , 说《粤华报》的“庖影”,要举办一个大赛,给各大食肆的新厨。比赛事小,倒是让“得月”重整旗鼓的机会 。阿响摇一摇头,韩师傅看他一眼,说,你师父的无字信,我读懂了。
  阿响猛抬起头, 问他读出了什么 。韩师傅说,你先别管他说了什么。这个比赛,非得你去。
  韩师傅将二楼的小厨房借给了阿响 , 晚上给他练手。到了夜晚,这里便成了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