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6220字。

  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025年2月15日傍晚,夜幕缓缓降临,月亮还没有升起,天空中就已经开始上演了一场壮丽的视觉盛宴-金星迎来“最亮”的极值,成为真正的“夜空中最亮的星”。然而,人类对太阳系中这颗离地球最近的行星的了解其实并不多。
  金星,我国民间称“启明星”“太白星”或“太白金星”。由于它非常明亮,且经常出现在黎明或黄昏时分,古人将其视为吉祥或灾难的预兆。实际上,金星是太阳系中离地球最近的行星,而且其轨道位于地球内侧,距离太阳较近,表面有浓密大气笼罩,反照率高达72%,远高于其他行星,因此在地球上观测到的金星格外明亮。
  金星的直径、质量和密度均接近地球(比地球略小),内部结构也极为相似,拥有可能呈熔融状态的铁镍核心、呈固体且局部熔融状态的硅酸盐地幔和岩石地壳,长久以来被视为地球的“姊妹行星”。但奇怪的是,二者的地表环境却有天壤之别。据观测,金星拥有65~100千米厚的大气层,以二氧化碳为主(含量超过95%),厚厚的大气层使金星表面的热量难以散发,形成了极端的高温高压环境,表面温度高达450~470℃,表面压力约为10兆帕,相当于地球大洋海平面以下1000米深处的压力。很显然,在这样的环境下,任何已知的生命形式都无法生存。
  此外,金星的自转周期长达243天,比其公转周期还长,且自转方向与地球相反,显得极其另类。而且,金星没有强大的磁场,也就无法像地球那样保护大气层免受太阳风等宇宙射线的侵害。这种极端环境与地球宜人的生态圈形成了鲜明反差,也引起了人们的思考:这对“姊妹行星”为何会有截然不同的命运?
  地质学家和天文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总结了类地行星的火山、岩浆、构造等地质现象的演化历史,认为类地行星的演化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46亿年以前的行星初步形成时;第二阶段是形成完整的行星壳层并在晚期发生强烈撞击;第三阶段为行星内部第二次大分异,即玄武岩喷发阶段;第四阶段为持续的火山活动阶段;第五阶段是板块构造活动阶段,并持续活动、演化至今。其中,地球是唯一达到第五阶段的类地行星。但是,科学家对金星的认识还比较模糊,一般认为它很可能达到了演化的第四阶段,未发现像地球那样的全球性板块构造活动的迹象。
  早在42亿年前,随着早期地球逐渐冷却,地球表面就诞生了原始海洋,可金星表面是否存在过原始海洋,目前仍无定论。2016年,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行星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借助通常用于研究地球气候变化的环境条件模型,模拟金星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演化,结果表明早期的金星与地球极为相似,在很大一部分时间里可能是宜居的,拥有适宜的温度和厚厚的云层,甚至可能偶尔会降下小雪。2019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太空研究所的科研团队通过气候模型模拟发现,若金星在形成初期拥有浅层海洋,其表面温度可在20~50℃之间维持长达30亿年,由此推断,金星在大气发生根本性转变之前可能存在液态水。
  然而,2024年12月3日,英国剑桥大学的科学家在学术期刊《自然-天文》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却给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他们用一个化学模型确定了最能反映大气观测结果的金星内部组成,发现金星内部缺乏氢,表明这颗行星现在比地球干燥得多,由此推断金星可能从来没有过适合海洋形成的条件,并据此认为与金星相似的系外行星不太可能拥有液态水或者宜居环境。
  无论早期的金星与地球有多么相似,在后续的演化过程中受到某些特殊因素的影响,这对“一母同胞”的“姊妹行星”竟然分道扬镳,走上了迥然不同的命运之路:一个成了极端炽热、死气沉沉的“炼狱”;一个成了宜居宜业、生机勃勃的“天堂”。
  2025年1月10日,发表于《科学进展》的一项研究利用三维模拟软件重建了金星的构造演化史。模拟结果显示,即使金星早期拥有类似地球的板块构造和温和的气候,一些微小的扰动,例如地表温度升高或地壳强度增加,都可能导致其构造体制发生转变,从类似地球的“活动盖层”进入“停滞盖层”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金星内部热量无法通过地壳运动有效释放,却导致地幔周期性翻转。每一次地幔翻转事件都会导致大量岩浆喷发,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二氧化硫等气体,迫使大气压力迅速增加。这一过程不仅严重加剧了金星的温室效应,还造成了碳循环崩溃。
  金星早期可能的宜居期终结于内部地质活动与外部气候变化的双重打击,当这场持续数亿年的“死亡螺旋”跨越某个临界点,便成了不可逆转的灾难。金星的悲剧警示我们,行星宜居性极度脆弱,地质活动、大气演化与恒星辐射的微妙平衡一旦被打破,“天堂”亦会沦为“炼狱”。然而,当前气候变化正将地球温度推向现代人类从未经历过的高温。据2025年1月17日英国《卫报》报道,2024年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创下年度新高,夏威夷冒纳罗亚全球大气本底观测站监测到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427ppm,这一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850~1900年的工业化前水平高出了1.6℃,是自1850年有相关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多项关键气候指标破纪录。2024年创纪录的高温引发了持续的热浪、干旱、野火和风暴等,影响了全球数十亿人。有科学家预计,2025年可能不会打破2024年的纪录,但仍将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三年之一。未来的地球是否也有可能跨越气候临界点,重演金星的悲剧,不仅令人担忧,更值得我们深思。
  (摘编自马志飞《金星:从宜居到“炼狱”的演变》)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金星在我国民间有“启明星”等别称,因其明亮且常出现在黎明或黄昏时分而被古人赋予特定寓意。
  B.金星被视为地球的“姊妹行星”,是由于它的直径、质量、密度、内部结构以及自转周期都与地球相似。
  C.相关研究认为,类地行星的演化过程大致分为五个主要阶段,金星处于第四阶段,演化程度不如地球。
  D.地球达到了类地行星演化的第五阶段,持续至今的全球性板块构造活动是地球环境宜居的根本原因。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星虽然拥有厚厚的大气层,但它没有像地球那样的强大磁场来保护大气层免受太阳风的侵害。
  B.虽然学界对金星的演化史有不同观点,但多数研究者认为金星早期与地球相似,存在过液态水。
  C.金星在内部地质活动与外部气候变化的双重打击下,从早期可能的宜居状态逐渐走向环境恶化。
  D.地球当前的气候变化情况不容乐观,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可能会对地球生态造成严重影响。
  3.下列对原文相关论述与说明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由2025年2月15日傍晚金星迎来“最亮”极值这一现象引入,能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章用“炼狱”“天堂”分别形容金星与地球,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加深了读者对二者不同演化结果的理解。
  C.文章提及2024年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及地球平均气温,是为了与金星的温室效应进行类比。
  D.文中运用了大量科学数据和专业术语,如金星的表面温度、表面压力等,增强了文章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4.文章结尾将金星的“悲剧”与地球的气候变化联系起来,有何深意?请谈谈你的理解。
  5.文章介绍金星演化过程时引用多个科学研究成果,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北宅子一曲古老的旋律
  刘亚丽
  甘肃天水民主西路,有两处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老民居,南北隔街相对,故而俗称南宅子、北宅子。
  南宅子、北宅子是父子关系,统称胡氏民居,是现存较有特色的明代古建筑之一,被誉为西北第一民居。南宅子建于明万历17年,是山西按察司副使胡来缙的私宅,而北宅子是胡来缙次子胡忻的私宅。
  胡忻中进士后,出任临汾知县,政绩卓著,爱民如子,深受百姓爱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