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640字。
22 梦回繁华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感受《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语言运用]积累课后“读读写写”词语,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
[思维能力]梳理本文的说明顺序,理清写作思路。了解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理解作者是怎样恰当地选择和使用说明方法的。(重点)
[审美创造]品味文章的语言,把握其既有科学性又富有文学色彩的特点,提高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难点)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知繁华
师: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珍藏着一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自问世以来,它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它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猎物”,曾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它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演绎出了许多传奇故事,它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同学们知道这是哪幅画吗?(生:《清明上河图》。)没错,正是《清明上河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清明上河图》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魅力,能引得无数人为之倾倒。
(板书:梦回繁华 毛宁)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感知为教学起点,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传奇故事,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二、整体感知读繁华
师:请同学们先阅读课文后面的“阅读提示”,然后细读文章。
1.扫清字词障碍
师:请同学们结合工具书以及课下注释,掌握生字词。(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
2.初步感知课文
设问1:《清明上河图》在作者眼中的突出印象是什么?文中哪些句子可以具体印证这一突出印象?
预设 突出印象是繁华。具体印证的句子有:
(1)作品描绘了都城汴京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第3段)
(2)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第4段)
(3)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第4段)
(4)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茅厕等一应俱全。各类店铺经营着罗锦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第4段)。
设问2:第3段和第4段都提及“繁华”,两段有什么联系?
预设 第3段是概括总写繁华景象,第4段则是具体描绘繁华景象。两段之间是从概括到具体的逻辑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细读课文,让学生在把握生字词的基础上对课文有初步的感知,可以用简单的词语概括作者所感知画面的整体特点,而且能够用文中具体的语句加以印证。以此训练学生自主把握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
三、自主探究寻繁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