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2260字。

  河南省南阳市重点初中联考2025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1.小组成员摘录了一段有关河南文化的优美语段,但里面有些字词拿不准,请你判断。
  行走中原,探寻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古老的殷墟诉说着商朝的辉煌,巍峨的嵩山见证着中华武术的崛起,神秘的龙门石窟①______(碉  雕)刻着东方艺术之美;行走中原,展现中华民族的非遗亮点:焦作太极拳借刚柔之势彰显中华武魂,朱仙镇木版年画用绚丽色彩勾勒民间传奇,陕州泥塑以精巧造型演②______(绎   译)世间百态;行走中原,诠释河南大地的珍馐盛宴:胡辣汤的浓郁热辣在舌尖跳跃,灌汤包的鲜香多汁在味蕾绽放,烩面的劲道爽滑在齿间缠绵。
  (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
  崛:    鲜: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
  二、语言表达
  2.小组成员梳理了豫剧的发展历史,请你根据提示,将时间轴上的空缺信息补充完整。要求:语言简洁,每处不超过15字。
  清朝乾隆年间,豫剧已经流行,当时梆子戏已在开封、杞县一带盛行。辛亥革命后,河南梆子进入更多的城市演出。抗日战争爆发后,豫剧向临近省区流动,它向西到达西安,使西安成为重要的演出中心。1948年,豫剧历史上第一所“私立新光豫剧学校”创立,这是最早使用“豫剧”这一名称的组织机构。1950年,中南区军政会副主席邓子恢接见了“群众河南梆子剧团”相关演员。谈到河南梆子时,邓子恢说:“河南梆子是个小名,‘豫’是河南省的简称,我看取个大名为‘豫剧’比较恰当。”同年8月间,“群众河南梆子剧团”在河南、河北等地巡回演出时将河南梆子称为“豫剧”,“豫剧”一词正式取代“河南梆子”。
  三、填空题
  3.小组成员搜索到一段关于洛阳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的文字资料,中间几句的顺序有待推敲,请你重新排列出最恰当的顺序,将句子的序号依次填在横线上,使该段文字语意连贯。
  夏绿松石龙形器出土于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展藏于中国考古博物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额面中脊和鼻梁由三节实心半圆形的青、白玉柱组成,长而挺直;鼻头由绿松石雕成,硕大醒目。
  ①龙身略呈波浪状,曲伏有致,色彩绚丽
  ②该龙形器长64.5厘米,中部最宽处4厘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