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9710字。

  贵州省遵义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考试开始前,请用黑色签字笔将答题卡上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清楚,并在相应位置粘贴条形码。
  2.选择题答题时,请用2B铅笔答题,若需改动,请用橡皮轻轻擦拭干净后再选涂其他选项;非选择题答题时,请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答题,在规定区域以外的答题不给分,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阅读(71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世界文学视野观察,《红楼梦》不仅与西方现代小说叙事理论有契合,而且标志着中国小说叙事艺术的成熟。在世界文学的发展史上,《红楼梦》的叙事艺术呈现出超前发育的特点。
  现代西方叙事学将小说分为“故事”和“话语”两个层面,也就是故事和叙事两个层面。故事在底层,是以正常时序排列一系列有因果关系的事件。叙事在表层,经常打乱正常时序,颠倒因果次序,将事件以文本形式艺术地呈现出来。《红楼梦》完全符合叙事学的两分法,脂砚斋从一开始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在点评中区分出“事”与“叙”两个层面,并郑重阐明在叙事层面上的诸多技法,如“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至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
  《红楼梦》的叙述者设置非常复杂。说出“此开卷第一回也”的“作者”,属超级叙述者。“作者”之后,说书人出场,召唤“列位看官”,接替此前的超级叙述者。说书人又声称石头为故事的亲历者和记录者,空空道人、曹雪芹等都参与了抄写、修改,参与了文本加工。石头、空空道人、曹雪芹等共同构成复合叙述者。在主叙述层,叙述者主要是“石兄”。“石兄”在小说中多次直接出场,成为戏剧化的叙述者。
  同时期的西方小说中,叙述者的设置相对简单。例如,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等5部长篇小说,均以第一人称回忆录形式叙述,仅诞生了戏剧化叙述者。直到19世纪,西方小说才将戏剧化叙述者应用到极致,出现了像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样的与作者本人大相径庭的叙述者。
  故事空间不仅是小说事件的发生地,而且是展示人物心理活动、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作品题旨的重要空间。人物视角显现的故事空间既可以是真实的故事空间,也可以是与人物心理活动、价值取向密切相关的想象空间。第一回中,甄士隐与贾雨村中秋对饮,雨村即兴赋诗,故事空间既是客观写实的,如“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也是人物想象的,如“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红楼梦》综合采用多种叙述手法,以世界文学视野观察,其领先同时期小说的叙述手法主要有预叙和重复叙述两种。
  预叙即叙事者在交代故事来历时,便预先讲述了故事结果。在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故事中,小说将金陵十二钗人物命运预叙出来,成为全书总纲。《红楼梦》中的预叙,主导着我们的阅读进程,影响着我们的阅读体验,让我们能够牢记人物的来历和归宿,时时走入人物的内心,感受他们的心跳。我们看到黛玉流泪的时候,一定会回想起第一回中一僧一道的对话,想到以泪偿情的前世盟誓。
  重复叙述是指若干次叙述仅对应一个事件。这种叙事手法在现代小说和影视艺术中得到成功应用,颇受推崇,如黑泽明的电影《罗生门》。早于现代小说和影视,《红楼梦》已经非常娴熟地使用了重复叙述。金钏儿之死,是典型的重复叙述——先是婆子讲述,而后宝钗推猜,再有贾环向贾政报告。之后,还有聋老婆子暗述、金钏儿入宝玉梦中哭诉。重复叙事让我们对人物有更清醒的认识,对事件有更深入的思考。在这段重复叙述中,众人各自入戏,依据自己的视角看事,依据自己的逻辑行事,唯有“作者”以上帝之眼观世,以悲悯之怀容事。
  小说在西方兴起于18世纪,19世纪发展到高峰,20世纪以来又有不少新的尝试和动向。《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叶,从叙事艺术方面衡量,它比西方大多数小说更早抵达小说创作和传播的高峰。正如当代红学家宋淇所言:“环顾世界文坛,倚仗一部未完成的小说而赢取大作家的地位,曹雪芹真可以说首屈一指。”
  (摘编自杨贵堂《世界文学视野下的中国小说〈红楼梦〉》)
  材料二:
  叙事要引人入胜,就要找到一个好的立足点,从这个立足点去观察和叙述,也就是要选择合适的叙述视角。叙事视角一般分为外视角、内视角和交叉视角。外视角就是故事的叙述者不参与故事情节发展,只以“局外人”的身份去讲故事;内视角是叙述者从故事中的某个人物的角度去讲故事,叙事者参与或目睹故事情节;交叉视角就是内视角和外视角的交叉。内视角的优点是对读者有亲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脂砚斋在点评里区分出“事”与“叙”,与现代西方叙事学将小说分为“故事”和“话语”两个层面的理论不谋而合。
  B.《红楼梦》由超级叙述者、说书人等共同构建起复杂的叙事体系,而西方小说直至19世纪才出现类似复杂的叙述者。
  C.《红楼梦》中甄士隐与贾雨村中秋对饮这一故事空间,既是事件发生地,又是与人物心理活动密切相关 想象空间。
  D.材料二介绍了叙述视角的类型和特点,由此分析,《祝福》中的“我”属于内视角,虽有其局限性,但能丰富故事内容。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中预叙手法影响读者的阅读进程和体验,如黛玉流泪时,读者会因预叙的前世盟誓而更能体会其情感。
  B.重复叙述指若干次叙述仅对应一个事件,作者以上帝之眼观世,运用全知视角叙述故事,如黑泽明的《罗生门》。
  C.叙事短文“聚焦于一点”可将复杂情节压缩于某个场面或时间段,如《促织》中“抓促织”“变促织”等场面,使故事情节更集中。
  D.《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草厅门拽上”等细致动作的描写,给读者以真实感、现场感。
  3.如果给材料一拟一个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从叙事学维度看《红楼梦》的世界文学超前性
  B.从“故事—话语”两分法看《红楼梦》的叙事超前发育
  C.《红楼梦》叙述者设置:超越同时期西方小说的艺术探索
  D.《红楼梦》:中国小说叙事艺术 成熟标志
  4.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一节的叙事艺术。
  5.学生写叙述类文章时或存在“假大空”现象,即内容虚假、空洞、浮夸,缺乏实质性和真实性。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避免这种现象。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泥街
  残雪
  这条街上的人们都记得,在很久以前,来过一个叫作王子光的东西。
  为什么说他是一个“东西”呢?因为谁也不能确定王子光是不是一个人,勿宁说他是一道光,或一团磷火。
  这道光或磷火从那些墨绿色的屋檐边掉下来,照亮了黄泥街人那窄小灰暗的心田,使他们平白地生出了那些不着边际的遐想,使他们长时期地陷入苦恼与兴奋的交替之中,无法解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