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25300字。

  2026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8页,23题   满分:150分  时量: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中晚唐时期诗坛上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怀古题材的诗篇大量涌现。诗人们面对昔日繁华一时的古迹,如洛阳、金陵、邺城等,或者那些历史上称雄一时的帝王的陵寝,联想到唐王朝盛世不再,如同落日余晖般的暗淡,都不禁生发出无限的感慨。当然,中晚唐诗坛之所以怀古诗发达,其深层的原因更在于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感受。当年歌舞喧天的繁华城阙,如今却是荒草离离,晚树苍苍。诗人用自己的眼光、自己的体验,来观照历史的情境,使历史和现实沟通起来。在历史中映出现实,在现实中反观历史。
  诗的意境都是以时空形式存在,而诗中的时空,又未必是自然客观的,甚至也非纯然心理的,而是将现实时空、心理时空以意象化的方式绾合在一起的审美时空。
  时空并置只是一种分析模式,而如果要在审美上感受到这种张力,并且获得对于历史的感怀、对于当下的省思,必以意象或意境的直击心灵才能生发出强烈的审美效应。中晚唐的怀古诗,为了表现世事的沧桑陵替,往往以意象为焦点进行转换,通过特定的意象,而使古今绾合在一起,使读者往来于古今之间。刘禹锡的《乌衣巷》是非常典型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首绝句通过“堂前燕”的流转,寓含人世之沧桑。朱雀桥,乌衣巷,在六朝时都是大士族的聚居之地,而今却成了寻常人家。“堂前燕”作为枢机,联结古今。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在此诗中, “后庭花”成为联结古今的枢机。如果说,怀古绝句多数是以一个意象来绾合古今,那么,律诗则是以若干意象来联结古今,诗歌意境所体现的时空感也更为复杂。如皮日休的《馆娃宫怀古》:“艳骨已成兰麝土,宫墙依旧压层崖。弩台雨坏逢金镞,香径泥销露玉钗。砚沼只留溪鸟浴,麋廊空信野花埋。姑苏麋鹿真闲事,须为当时一怆怀。”就是以一组意象来写古都洛阳、姑苏的变迁。昔日的豪华繁盛与今日的荒冷凄迷,在各个意象中得以叠映,构成了整体组合式的双重时空。
  时空的并置与绾合,通过意象的呈现而获得审美魅力,而诗人的观照方式也起着重要作用。从中晚唐的怀古诗来看,诗人往往从多个视点来观照古今的迁替,通过几个不同的意象表现盛衰之感。如李商隐的《览古》:“莫恃金汤忽太平,草间霜露古今情……回头一吊箕山客,始信逃尧不为名。”吴融《过九成宫》:“凤辇东归二百年,九成宫殿半荒阡。魏公碑字封苍藓,文帝泉声落野田。碧草断沾仙掌露,绿杨犹忆御炉烟。升平旧事无人说,万叠青山但一川。”都是诗人以流观的方式来创造意象,形成了充满历史沧桑感的时空场域。中晚唐怀古诗中的时间和空间两个向度是融为一体的,时间的纵深也就是空间的展开。怀古诗的审美魅力,可以从时空的向度上得以理解。
  (摘编自张晶《时空绾合的中晚唐怀古诗》)
  材料二:
  整个初唐和盛唐时期,以历史为题材的绝句数量很少。若以四唐分期,统计以历史为题材的绝句各时期分布,其中盛唐仅7首,中唐6首,而晚唐则多达31首,写历史的绝句在晚唐达到高峰。盛唐与中晚唐绝句发展的区别,不仅仅在于名诗数量多少,更在于题材的转变。唐人对“怀古”和“咏史”虽无明确区分,但根据诗歌内容明显看出, “怀古”重情,较明显地抒发诗人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情感反应,以及诗人的个人情怀;“咏史”重理,诗人从局外人的角度评价历史人物或事件,并可
  1.下列关于中晚唐怀古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晚唐怀古诗大量涌现,与诗人面对昔日繁华的古迹,联想到唐王朝衰落,发出无限感慨有关,其深层原因更在于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感受。
  B.中晚唐怀古诗的时空并置是一种分析模式,要在审美上感受到这种张力并获得历史感怀、当下省思,需以意象或意境直击心灵。
  C.中晚唐怀古诗的意象运用很有特色,如果说绝句多以一个意象绾合古今,律诗则以若干意象联结古今,诗歌意境的时空感更复杂。
  D.中晚唐以历史为题材的绝句与初唐、盛唐此类诗歌的区别在于数量上,初唐、盛唐写历史的绝句少,晚唐数量大幅增加。
  2.下列对材料中诗歌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通过眼前实景的荒芜抒发感慨,但并未产生审美效应。
  B.杜牧《泊秦淮》里“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直接批判商女不懂历史,没有家国情怀,导致国家灭亡。
  C.皮日休《馆娃宫怀古》通过“弩台雨坏逢金镞,香径泥销露玉钗”中的意象,展现昔日繁华与今日荒冷的双重时空。
  D.吴融《过九成宫》中“碧草断沾仙掌露,绿杨犹忆御炉烟”以流观的方式来创造意象,突出位置变化带给人的审美魅力。
  3.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盛唐时期以历史为题材的绝句虽数量少,但内容丰富,表达情感深沉,中晚唐咏史绝句数量激增,但却流于抽象说理。
  B.从时空书写特色看,怀古绝句要与脚下空间迅速建立联系,诗人要调动记忆、选取特定意象,连通过去与现在,让读者感受历史变迁。
  C.咏史诗重点是抒发对历史人物、事件的反思,诗人需先进入历史再返回现实,杜牧《赤壁》就是借虚构假设表达对历史的思考。
  D.怀古诗需要诗人将现在的时间向过去推移,对过去之事展开想象缅怀,且抒情人往往处于明确的地理空间,如刘禹锡的《金陵五题》。
  4.结合材料一,分析中晚唐怀古诗中意象如何增强诗歌感染力。(4分)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根据材料中对“怀古诗”与“咏史诗”的界定,分析《题乌江亭》属于哪类诗歌,并说明理由。(6分)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夫 妻 粉
  庞泽云
  雨镇这个地方,最有名的是“夫妻粉”。这粉摊经过几代的单传,传到了鲍大勺手里,那手艺已经是炉火纯青了。
  ①摊上只有两张案桌,是用四条长板凳支起的。案桌周围参差不齐地摆着几把竹椅、几个方凳和几个石礅。旁边,是一张放调料、碗具、家什的条桌和一个泥炉。泥炉上架着一只深底铁锅。锅上没有盖儿,却横着一个钻着密密麻麻小眼的桃木压漏。因为夫妻粉的传统忌用现成干粉条,说是“干粉不鲜”;都是把粉面和好了,放入压漏里挤压,直接从眼儿里落水下锅的。这样,煮出来的粉晶莹透亮,有鲜气。
  这粉摊虽说简陋,却天天都挤满了食客。人们宁肯站着吃,从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