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9920字。

  湖北省楚天协作体2025-2026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2025年11月11日上午9:00-11:30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准考证号条形码上的以上信息,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大自然中所有的物种都处在一个巨大的和谐与多重的平衡之中。它们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除了植物直接吸收日光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奠定了生命传承的初始自养外,其他物种都在“吃”与“被吃”的“他养”链条之中。植物才是我们大地上真正的“普罗米修斯”,正是它们承接了太阳的“天火”,点燃起地球生命的熊熊火炬,把它逐级传递给其他物种,养育了全球所有生命。纵观整条生命链条,也许我们并无依据,更无资格界定谁是“害虫”。
  自然界的任何物种都必须同时具备“自主生长”与“自我保护”两种能力,两者缺一不可。其生存当各怀绝技,互利互惠,正像那句德国谚语:“蜜蜂盗花,结果却使花开得更茂盛。”其防卫又各有绝招,有的长刺,有的含毒,有的恶臭,有的干脆以极大的繁殖力,只要有一二成活就不会绝种。凭借着这两种天赐本领,在天敌存在的环境里,每个物种才能有效地抵御各种侵害,在大自然中立足,生生不息,并与其他物种动态平衡,偕同繁衍。
  人类不断地将原本野生的植物移入田园,受到特殊保护的植株也逐渐自行解除武装,退化自我防卫能力,完全依赖人类的庇护。它们按照人类的意愿,使自己长得叶肥、果大、粒饱、味美、株高,使自己成为“不设防”的物种。它们这种体态特质不仅满足了人类的口福,也成了各种动物伺机捕食的首选目标。
  许多农作物其原始的野生形态本非这般招摇。它们懂得隐藏自己,懂得收拢自己,懂得坚实自己,甚至懂得节制自己的生长速度,不使自己过于“冒尖”先摧。经过人类调教,它们把自己的柔软腹部完全袒露给对手,又怎能不招引大批天敌蜂拥而至呢?对此局面已经难以招架的人类,无奈之际,将其天敌一言以蔽之,统称“害虫”。
  我们所面对的害虫群体是一个十分顽强、有效、狡绘,诸多兵种齐备的“野战军团”。它们中间有长翅的“空军”,有披甲胄的“装甲兵”,有从天而下的“空降兵”,有能两栖作战的“特种兵”,它们有时可以结成亿万成员的“集团军”,进行大兵团作战(如蝗虫),更多的则是小规模游击式的单兵作战。它们训练有素,能飞、能游、能钻地、能爬树、能疾跳,会钻树心、咬树根、啮硬壳,机动善变,各自为政;它们全天候出击,不管风雨,不舍昼夜;它们立体作战,从空中、地面、水上进行偷袭,让我们防不胜防。在这场斗智斗勇的人虫大战中,似乎虫越战越强,越斗越勇,越灭越多。只要让哪位上了年纪的老农回忆一下,将上世纪50年代的与现在的病虫害进行比较,就不难看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害虫真是越来越多,越来越猖獗了。
  对付害虫,我们人类唯一的法宝——杀虫剂也越来越失灵了。我们的对手不仅是一个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群体,更是一个繁殖周期短、迅速更新的种群,不管人类施用什么药剂也只能灭其一部分,留下来的却成了抗药性一代胜过一代、危害能力越来越强的品种。人类更新药剂的速度永远也赶不上它们应变出新的速度。据悉,现已出现不怕任何鼠药的老鼠,拥有如此先进高科技手段的人类,最多只能说是跟它打了个平手,要知道,我们无所不有,它可是赤脚空爪呀!
  杀虫剂是个两难之物,既要虫死又要人活。这场难于取胜的人虫之战弄得我们多少有点气急败坏,跟害虫斗红了眼的菜农,有时不顾后果地使用了剧毒农药,食此蔬菜使人致命,集体食物中毒的事件频频发生。在人虫“化学战”上,我们人类真不如蛇族。你看人家眼镜蛇所施剧毒可使猎物当即毙命,所含毒液对自己绝对无害。
  从生物链的角度来讲,世上本无害虫。有些垦区,一些土著昆虫小兽也许从久远的地质年代以来一直世居于此,人类只是近些年来才将它们的世袭领地攫为己有。有些不识相的弱小生灵还偏有股憨劲,硬是不肯拱手相让,仍旧顽昧地栖居在自己的祖业上,拒不承认我们人类的殖民地位。我们把这些驱逐无效,至今仍在做无谓抗争的土著物种科学地判定为“害虫”。可见是先有人类进犯夺地,而后有“害虫”矣!
  我们人类也许树敌过多。我们几乎遍吃一切,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尽成我们饕餮之物。即使有些不堪食用之物,我们也会变着法儿地将其“入药”,扩大摄入范围。翻开《本草纲目》,光一个“虫部”就达106种稀罕物:虱蚂蚁姐,蛭蠹蝼虻,蚯蚓蛞瑜(鼻涕虫)无不入药,此外还有“鳞部”“介部”“兽部”,最让人大骇的是居然还有“人部”,人之“骨肉胆血成称为药”。
  人类把许多昆虫称之为“害虫”,倘由所有动物“全民公决”,也许它们会一致地认定,地球现阶段唯一的“害虫”就是人类!
  (摘编自詹克明《世上本无害虫》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植物直接吸收日光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实现能量自养,是地球所有生命火炬传递的起点。
  B.人类将原本野生的植物移入田园进行驯化导致其防御退化,成为害虫泛滥根本原因。
  C.杀虫剂失效是因为害虫繁殖周期短、更新迅速,抗药性代际递增,人类永远无法破解。
  D.“害虫”还是人类对在生态领地争夺中拒不承认我们殖民地位顽强抵抗者的殖民化命名。
  2.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然界所有物种必须兼具自主生长与自我保护的双重能力,才能在大自然中立足生存。
  B.作物经人类驯化后逐渐主动解除防卫,成为“不设防”的物种,完全依赖人类庇护生存。
  C.杀虫剂虽短期控制虫害,但筛选出抗药性更强的害虫种群,导致防治难度不断升级。
  D.蜜蜂采蜜对植物来说应是侵害但间接促进植物繁衍,这说明防卫行为可以转化为互利
  关系。
  3.下列对文章的评价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对驯化作物、使用农药等进行反思,以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B.本文从植物防御退化的现象描述到生态链失衡的机制分析,再到人类行为批判,层层递进。
  C.本文用拟人手法和军事术语称呼害虫,将其称为野战军团,分兵种描写,揭示人类农业斗争必然失败。
  D.这篇科学散文,侧重生态批判,体现了科普作品从“知识传递”向“价值反思”的深化。
  4.下列是对原文中删除部分内容的概述,在文段的横线部分补写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凡事都是先“养弱”而后有“害侵”也。我们不光是在园田农业上养弱引害,我们在许多方面都体现了一种“①     哲学”。在“教育园地”里,辛勤的“园丁”们确实有点把学生当作娇嫩的园田幼苗般精心呵护,但②     。比起外国小朋友来,中国孩子更多些“乖宝宝”,缺少独特的个性与创造能力。中国历来是座大学校,每个好公民都有一副虔诚的“学生相”。我们的教化彻底泯灭了人们的野性与个性,越是文化发达之地越是有效。这也许就是从古至今,几乎没有一个雄才大略、创立霸业的政治枭雄出自名都大埠、文化发达繁盛之地的原因吧。
  我们的一些国有企业也多有“园栽”弱态,而③        反倒表现出某些“草”的强韧特征。
  5.作者提出“世上本无害虫”的核心观点,请结合全文概括其理由。(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小病
  老舍
  大病往往离死太近,一想便寒心,总以不患为是。即使承认病死比杀头活埋剥皮等死法光荣些,到底好死不如歹活着。半死不活的味道使盖世的英雄泪下如涌呀。拿死吓唬任何生物是不人道的。大病专会这么吓唬人,理当回避,假若不能扫除净尽。
  可是小病便当另作一说了。山上的和尚思凡,比城里的学生要厉害许多。同样,楚霸王不害病则没得可说,一病便了不得。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