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830个字。
《错过》简案
执教:沈林忠              班级:市二中初二(5)班
时间:2004.4               备注:课堂能力测试,上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熟悉内容,把握文章清晰的思路、严谨的结构。
2.理解“错过”产生的原因,体会本文所揭示的人生哲理: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
3.品味本文鲜明、生动、含蓄的语言,学会辩证地对待人生中的“错过”,获取人生的体验。
二、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清晰的思路,严谨的结构,学会辩证地对待人生中的“错过”。
三、学习难点:
学生有“错过”的经历,但缺乏对“错过”的深刻体验。
四、教学设想:
1.预习要求:
①利用工具书,扫除生字词障碍,能正确而流利地朗读课文。
②收集整理作者刘心武的相关资料(生平及作品)
③以小组为单位,课前交流自身“错过”的经历,谈自己的体验。
2.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文艺性政论文(即杂文),富有人生哲理的杂文。教学中,要结合议论文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作者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方法,指导学生了解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
安排学生合作探讨语言的哲理性,并结合自身对“错过”的体验,与作者的体验进行比较,从而加深对哲理语言的理解。
3.学法设想:
熟读课文,从感情上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对人生中“错过”的认识和态度。
学习方法上,采取整体感知,重点研读、联系生活、自由讨论的模式进行。
4.课时安排:二课时。
5.教具准备:投影仪。

学习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一、学生探究事例导入。
材料一: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2000年1月至2001年夏天(即911发生前),美政府错过的四次挫败“911”袭击良机。在此期间美国情报部门多次获得或追踪到恐怖分子的有关线索,可惜都错过了良机,至使911事件的发生。 
材料二:2002年,刘洋同学因迷恋上网,至使多门成绩不及格,被清华大学勒令退学。刘洋痛改前非,经过一年的努力复习,他于2003年以高出清华录取分数线34分的优异成绩,再次被清华录取。
分析:材料一错过的事情能够补救的。材料二错过的事情不能够补救的。尤其是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失去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把握住机遇。
通过学生朗读、分析,进而引出课题《错过》。
二、鉴赏品味课文。
1.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自由读课文(也可放声朗读),讨论下列问题:(结合导入来鉴赏文本,如由上文的事例,来体会“错过”的深刻教训。)
问题1.生活中“错过”能否完全消除,为什么?
问题2.当“错过”产生后,我们又该怎么办?
(让学生充分熟悉课文内容,并为感知全文的整体思路作准备。)
同桌交流后,再全班交流。其中要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语言分析。(如第6节;第12、13节,它们又映证了上面的第8、9节。)
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简要概括全文内容。
(师要总体把握,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几个方面,并作适当的点拨。)
3.学生自行试划分层次。
同桌先交流,然后老师可用投影展示。
4.教师并具体阐述文章清晰的思路,精巧的结构。(并可板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