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6910字。
1. 巴东三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2、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3、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4、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5、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简析
1、重点:(1)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2、难点:掌握寓学识、才力和情感于记叙之中的游记写作方法。
三、课时安排:二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1、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2、提问:① 这首诗所写的地点在哪里?
②他是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行呢?你的理由是什么?
③白帝城是处于长江中的哪个地段吗?
3、以前我们学过一篇文言文——郦道元写的《三峡》,文中让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话?
4、介绍三峡:三峡是翟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位于重庆市、湖北省交界处。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南津关,全长193公里,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峡谷,被誉为山水画廊,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二、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划在书上分段落,总结各部分大意。
2、提示: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描绘三峡风光的?(游踪)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明确:本文是按时间顺序,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由宜昌到重庆逆流而上,游览三峡:首先经过西陵峡(第一段黄猫峡;第二段灯影峡,其间有黄陵庙;第三段崆岭峡,其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等处;第四段是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船过秭归和巴东,进入巫峡。过巫山即入瞿塘峡。过瞿塘峡,到白帝城(有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3、抽学生发言,与教师一起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总述三峡景观。
第二部分:(3~9自然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
第三部分:(10自然段)写游完三峡后的心情。
三、练习:字词积累
2. 周庄水韵
一、教学目标:
1、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爱我世界。
2、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3、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4、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5、学会生动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2、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3、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4、会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春秋战国时称摇城。至康熙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周庄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 “三分水,二分桥,一半是旧城”,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一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周庄,去体会那里的动人水韵。今天,让我们走进《周庄水韵》,一起体味周庄的水情与水韵。
(二)、整体把握课文的结构内容。
1、配乐朗读,感性感知:以“高山流水”作为背景音乐。
2、“听”读感知内容结构:学生“听读”课文时,教师同时布置“听读”任务:
(1)提问:“听”完朗读后,周庄在我们的“脑海”中是一个什么印象呢?
参考提示:充满诗情画意,如一曲悠长的乐曲,如一幅写意的画卷,如一杯醇香的美酒……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小桥流水人家”……
水给古老的旧镇带来了生命,带来了活力,增添了神采,增添了韵味……
(2)提问:那么作者向我们描述了旧镇周庄的哪几幅“水韵图画”?请找出其起止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