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9220字。
1、巴东三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明白词句含义。
2 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3 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
1 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 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3 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简析
重点:
1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难点:
掌握寓学识、才力和情感于记叙之中的游记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长江三峡简图”,标明主要景点,让学生了解旅游景点的方位。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三峡的资料,建立对三峡风光的感性认识。
教学方法:图片演示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 师:长江从源头至入海口,全长6300余公里,是我国第一大河,三峡更是其中的盛景。三峡西起……(用幻灯片展示教师设计的“长江三峡简图”,指出各个旅游景点的方位)
2 组织课堂发言。
师: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请同学们根据搜集到的资料,描述一下自己心目中的三峡,然后我们再来阅读《巴东三峡》,看看与大家所描述的有何区别,又有何相似之处。1 观看幻灯片,听教师讲解,对三峡形成较直观的认识。
2 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讲述自己心中的三峡。注意尽量进行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述,如讲一些关于三峡的民间故事等。通过课堂讲述,建立对三峡的感性认识。
2、周庄水韵
【教学目标】
1、 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爱我世界。
2、 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3、 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4、 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5、 学会生动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2、 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3、 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4、 会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设想】
1、根据本单元的四篇游记课文的教学内容,前面三篇课文写祖国山水的美丽,后一篇是写世界现代化的城市之美,意在让学生了解祖国山川壮丽可爱,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同时引导学生扩大视野,了解发达国家现代化状况,增强对外开放意识,理解改革的重要性。立足祖国,放眼世界。
2、本篇课文属于写景抒情式游记类散文,旨在让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学习课文中写景时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及生动形象的语言,并能在写作中运用。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渗透在游记中的感情,并品味散文的语言风格。
【教学安排】
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背诵“第二次游周庄”的语段。
第二课时:引导学生重点学习“第三次游周庄”的语段,掌握景物描写的顺序、特点;体味作者的感情及写景抒情式游记类散文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可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并学会运用。
【教学过程及内容】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有关周庄、丽江、威尼斯体现“水乡、水城”特色的有代表性的几幅对比画面。以“高山流水”或“泉水叮当”作为背景音乐。
2、教师同时解说:
图一:对比的“威尼斯”与“周庄”——如果说威尼斯体现了“水城”的富丽堂皇,是“水中的皇宫”;那么 ,周庄则体现了“水乡”的朴素清纯,是“水上的碧玉”。
图二:对比的“丽江”与“周庄”——马致远的名句“小桥流水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