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000字。
第四册第三单元教学说明
单元目标:
1.了解话剧的基本知识以及戏剧大师的基本情况
2.了解作品的戏剧冲突
3.深入品位作品中人物的语言
4.把握戏剧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单元重难点:
1. 重点:戏剧的基本知识,戏剧冲突
2. 难点:戏剧人物和戏剧语言
单元特点:
1.《雷雨》是一出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描写的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复杂矛盾.
2.《茶馆》是老舍的代表作,展示了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时期的社会面貌.
3.《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根据意大利民间故事写成的.
4.《三块钱国币》是独幕讽刺喜剧,作品围绕杨长雄与吴太太对待花瓶事件的不同态度展开,一气呵成.
单元方法:
点拨法,分角色朗读,提问法,讨论法讲解等
单元课文:
1. 《雷雨》 (曹禺)
2. 《茶馆》 (老舍)
3. 《罗密欧与朱丽叶》 (莎士比亚)
4. 《三块钱国币》 (丁西林)
戏剧知识
教学目标:
了解戏剧的基本知识
掌握戏剧发展的历史
教学重难点:
对知识的牢固把握和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
讲述法,归纳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 课时
[教学要点]
讲述戏剧的定义及分类
[教学步骤]
一、定义及其特征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斗争生活,能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反映,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
戏剧,按剧情繁简和结构长短,戏剧可分为多幕剧、独幕剧。它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主要表现为一系列的戏剧动作和戏剧语言。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即台词)和舞台说明。
剧作家通过台词来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揭示主题,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剧本不能直接叙述、描写、议论、抒情,所以人物的语言尤其要求性格化,不仅要准确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而且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教养、身份、性格和他所处的特定环境。剧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和内心世界都要由人物自己的语言来表现。
舞台说明是写在剧本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性的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它具有增强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展开等多种作用。
戏剧是由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因而它要受舞台的制约,要适合演出的需要。这就决定了它的一些特征:
第一,更典型、更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的冲突和斗争。
第二,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很集中,登场人物也有一定数量的限制。
第三,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主要是通过登场人物的语言来表现。
第四,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分幕分场。
二、戏剧名词术语
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戏剧语言包括台词(即人物语言) 和舞台说明。
1.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等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
2.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等等。
3.幕和场: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场,即拉开舞台二道幕一次,它是戏剧中较小的段落。
4.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
三、戏剧的分类
1.按表现形式分:话剧 ( 如《雷雨》 ) 、歌剧 ( 如《白毛女》 ) 、舞剧 ( 如《丝路花雨》 )、哑剧等。
2.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独幕剧、多幕剧 ( 如《雷雨》 )。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幕”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剧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地转换。初学改编短小的课本剧,最好是写成精短的独幕剧。
3.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历史剧 ( 如《屈原》 ) 、现代剧 ( 如《雷雨》 )。
4.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悲剧 ( 如《屈原》 ) 、喜剧 ( 如《威尼斯商人》 ) 、正剧 ( 如《白毛女》 ) 。
5.按演出场合分: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6.按历史发展分:中国的戏剧可分为“现当代戏剧”和“古典戏剧”。
7.地域色彩不同:京剧(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