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9010字。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
第一单元教案
l 、滋 味
【教学构想】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本文写的是作者儿时生活中两件有滋味事。
两件事两种滋味:前者是无滋味的痛苦,后者是有滋味的幸福;前者是满心盼望,临了却毫无感觉的懊恼、难受、失望;后者苦熬苦
等终于让人感受到新鲜、刺激、美丽。正是通过对“品尝”两种不同滋味的描写,表现了这样的中心思想:无论是感觉不到的滋味,
还是感受到的新鲜、刺激的滋味,都是生活的滋味,而只有经过自己主动努力体验,获得的才是最美的快乐。这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
,这就是这篇朴实的文章所表现的深刻内涵。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自主合作探究文章的主旨。
2.体会文章生动的描写及简练的议论及表达效果。
3.联系生活获得生活的感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联系生活,品味关键语句,体会情感。
难点:从两件事得到的不同滋味中去思考作者要表达的深意。
[教学安排] 两课时
1.快速阅读,认清思路,合作、探究了解文章重要内容。
2.品味生动的描写,联系生活揣摩人物内心,体会人物情感。
3.拓展思维,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
4.读写结合,根据自身情况,对“幸福”作出个性化的解读。
引导学生走进八年级语文世界,走进“幸福”的单元。
1.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生活是美妙的,它需要我们仔细去品尝,去体味,不管是酸甜还是苦辣。体味生活的滋味,体味成长的感觉。
2.教师提问:生活中你有哪些值得回味的事?这些事带给你什么感觉?
3.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① 检查预习,梳理字词,排除阅读障碍,不理解的地方作记号。
②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幸福的滋味是抽象的,只有使之与生活的不同滋味联系起来感受。只有调动学生的感性认识,感官上的感觉,缩短文本与生活的距离
,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所以,导入新课是很有必要的,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再者,检查课前的预习,既可促进学生更
好地进行个性化阅读,又可提前告知教师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为后面的教学作了学情准备。)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整理学生的问题,学生讨论、合作、探究,初步解答。
a.这篇文章的“我”是谁?写的事和“我”有什么关系?
b.文章写了哪两件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本文写的是回忆儿时两件有滋味的事,内容生动、有趣。学生有似曾相识之感,容易引起共鸣。内容明白易懂,可要求学生在预习的
基础上,快速阅读,理清思路,从结构入手,分析概括归纳。教学时应放手,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能引起共鸣的语句。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第一步,或简或繁,或易或难,都是通过出声的朗读来加深印象的。朗读中圈、点、勾、画、批为后面的朗读作了
准备,推动了课堂教学的发展。)
三、进一步阅读,完成以下阅读任务
1.清楚“我”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吃杨梅的?
2.我是怎样吃杨梅的?
3.我是怎样焦急地等待放烟花的?
4.根据文中相关语句,想象“我”放烟花的动作、神态,体会“我”的心理。
(这一板块是在整体感知之后进一步挖掘文章内涵。从文本语言入手提出新的问题,为
2 . 短文两篇
【教学构想】
《走,看云去》是一篇托物咏志的抒情散文,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3个问题。
1.品味语言。
对语言的品味不仅要引导学生感悟词语本身的意思,更要引导学生揣摩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深层含义,在教学中我采用的方法是
:初读感受——品读领悟,让学生在读中去感知,在读中去品味。
2.体会思想感情。
通过对语言的品味,让学生体会情感,揣摩作品内涵,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强调自主阅读,合作交流,质疑探究。在学习的过程中,分小组进行讨论,充分发挥每名学生的自主性。然
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合作,使探讨的问题更深入,更有代表性。最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根据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重点词句在文中的意义。
3.理解短文的内容,领悟作品的内涵,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4.学会合作、交流,在阅读中体会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读的基础上,品味重点词句在文中的含义。引导学生感悟并珍重人生的“第一次”。
难点:在自主阅读,分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领悟文章的内涵,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学安排] 两课时
1.由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老师配乐朗诵,激发学生的情感。
2.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共同探讨。通过合作、交流,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引向深入。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感知
1.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