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20字。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鉴赏术语汇总
gdxnyzhyts
术语术语示例艺术效果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自落。”(王维《辛夷坞》)更添其幽
以乐景写哀景杜甫《哀江头》全篇;
李清照《永遇乐》全篇景愈美,愈显无奈,愈显其悲
用典“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吴牛喘月时”(李白《丁都护歌》)“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需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李益《塞下曲》)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王安石《桂枝香》)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陈亮《念奴娇(危楼还望)》 )使诗歌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注:有“举人事以征义”和“引成辞以明理”(刘勰语),前者为“用事”,就是引用既往的故事,借此类比现实,或引发联想,使语意更丰盈、更深厚;后者为“用辞”,即引用现成的辞语,借此明证事理,或概括形象,使用语更清幽、更委婉。 可分为“正用”、和“反用”如正用“伏波惟愿裹尸还”;反用“定远何需生入关”
比喻 “唯有相思似春色,”(王维《送沈子福归江东 》)
“走马去如云”(白居易《轻肥》)
“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白居易《花非花》)
“走马兰台类转蓬”(李商隐《无题二首》)
“霎时间月缺花飞”(《关汉卿散曲二首 》)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辛弃疾《青玉案》)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
比喻一般分为明喻、隐喻(暗喻) 及借喻三类
明喻:
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如:“唯有相思似春色,”
隐喻或暗喻:
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
如:“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借喻: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博喻:是一连运用多种比喻。如:“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对比《观猎》前两句和后两句;“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丁都护歌 》);辛弃疾《鹧鸪天》今昔对比;《过陈琳墓》不同时代,不同际遇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