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740字。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戏曲常识介绍
伍志峰
  一、元曲
  元曲,包括散曲、杂剧。
  散曲是兴盛于元代的一种配乐歌唱新诗体。它的曲调有3个来源:①词调;②我国北方民间歌曲;③辽金音乐。它的体式与词相近,均为可配乐歌唱的长短句。分为小令和套数。小令是独立的只曲,相当于单调的词。套数由同一宫调的至少两个曲牌联成的组曲,多的可达二三十支曲子。全套押同一韵脚。套曲标题之前均标明它所属的宫调以及它的第一支曲子的曲牌。(如《高祖还乡》为标题,[般涉调]为宫调,[哨遍]为第一支曲子的曲牌)。
  二、元杂剧:《窦娥冤》、《长亭送别》分别为元杂剧《窦娥冤》、《西厢记》的节选。
  1.结构
  元杂剧一般每本都由四折(相当于今天的幕或场)构成,依次写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有由五折构成的。有的还有“楔子”,一般置于第一幕之前,类似现代剧的序幕,有时也置于两折之间,具有过场戏的性质。剧名,为题目正名的最后一句,如《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为题目正名“乘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的最后一句。
  2.角色:演出时一本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末:正末(男主角——端庄正派,如张生)、副末(男配角)、外末(老年男子,如监斩官)、小末(少年)等
  旦:正旦(女主角,如窦娥、崔莺莺)、贴旦(多是小姐天真活泼的贴身小丫环)、外旦、搽旦、老旦、花旦等
  净:花脸(勇猛、刚强,如《窦娥怨》里的公人)
  丑:小花脸(滑稽、狡猾)
  杂:孤(一般官员)、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太婆,如蔡婆婆)、邦老(盗匪)、洁郎(和尚)、细酸(读书人)、徕儿(小厮)、驾(皇帝)
  3.剧本构成:曲词、宾白、科
  曲词:每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
  宾白:对白、独白、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定场白(第一次上场)、冲场白(第二次及以上)
  科:演出提示,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所用术语为:唱——唱曲词;云——宾白;科——角色动作;上——出场;内——后台,等等。
  4.演唱:每折同一宫调,每折唱词一韵到底,用北曲演唱。
  “北曲九宫调”及其表现的情绪:仙吕宫(清新)、正宫(惆怅)、南吕宫(感叹)、中吕宫(跌宕)、黄钟宫(缠绵)等四宫,大石调(蕴藉)、双调(健朗)、商调(凄惶)、越调(谐趣)等四调。
  第1折一般用仙吕宫,2、3折用正宫、南吕宫、越调、中宫,4折用双调。
  5.分类:元杂剧从语言上分为本色派(以关汉卿为代表)和文采派(以王实甫为代表)
  三、明清传奇与元杂剧的不同之处
  1.结构
  传奇不称“折”而称“出”,并加出目,出数不定,多是四五十出的长篇。传奇没有楔子,第一出是“家门”,又叫“开场”,由副末说明创作意图,介绍剧情概况,它不是剧情的组成部分。开场之后,第二出才是正戏。开场用的是词牌而不是曲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