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690字。
  《包身工》教案
  山东省曲阜一中李士建邮箱:sjlqf@vip.sina.com
  教学目标:
  1、了解旧社会包身工的悲惨生活,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互相勾结,残酷压榨我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2、培养阅读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的能力,学习以问题为中心,以一天活动为线索,选取典型生活图景和典型事例,穿插说明、议论和抒情的写法。
  3、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特点。
  课前基础知识自查(见学案)
  1、生字注音
  蠕动(rú)拎着(līng)弄堂(lòng)游说(shuì)赚(zhuàn)抹(mā)嘈(cáo)执拗(niù)簿子(bù)籼米(xiān)莴苣(wōjù)揩地板(kāi)搽粉(chá)蹒跚(pánshān)皮辊(gǔn)谄媚(chǎn)骷髅(kūlóu)噩梦(è)怔住(zhèng)锭子(dìng)
  2、词语解释
  拎着:提着。
  弄堂:方言,胡同,小巷。
  褴褛:衣服破烂。
  游说:文中指四处活动,用谎言劝说别人。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揩地板:擦地板。
  蹒跚:因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谄媚:用卑贱的态度向人讨好。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3、选出加粗的字、词注音、解释无误的一组()
  A.吆喝(yāo)游说(shuì)佳肴(yáo做熟的鱼、肉等)浸透(qìn)
  B.见机(看情况办事)皮辊(gùn)饲养(sì喂养)呻吟(shēn yín)
  C.水门汀(dīng水泥)木栅(zhà)流氓(máng)骷髅(kuōū lǒu)
  D.揩油(kāi) 虐待(nüè)懒惰(duò与“懒”同义)生杀予夺(yú给)
  一、自主阅读
  1.作者简介(见学案)
  夏衍(1900—1995),原名沈端先。浙江人。因家境贫穷,小学毕业后做过染坊店学徒。1914年就学于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毕业后留学日本,先后在明治工业专科学校、九洲帝国大学攻读工科。留学期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1923年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参加了日本工人运动和左翼文艺运动。1927年被驱逐回国,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了左联的工作。抗战期间,任《救亡日报》总编辑。1941年奉命赴香港创办《华商报》。后到重庆任《新华日报》总编辑。1946年在南京梅园新村参加中共代表团工作。解放后曾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文化局长,文化部副部长,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中顾委委员等。
  夏衍一生著译丰富,电影、戏剧、杂感、电影评论、报告文学的写作均有较高造诣。他创作和改编的主要作品有《狂流》《赛金花》《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祝福》《林家铺子》《革命家庭》《在烈火中永生》等。
  2.背景简介(见学案)
  二、整体把握
  1、内容概括
  《包身工》作于1935年,是夏衍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在详细地占有了大量可靠材料的基础上写成的。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东洋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按照时间顺序,抓住“包身工”们一天生活的三个主要场景,从住、吃、劳动条件等方面描述了包身工的苦难生活。其间穿插以典型的描述和精辟的议论,使文章内容丰富、线索清晰而且富于批判的力度。在作者精巧的构思下,一幅血淋淋的包身工生活图画展现于读者面前。
  第一个场景是:“上午四点过一刻”,“鸽子笼一般”的住房里,包身工起床,开始了一天非人的生活。在具体描写了包身工的居住环境之后,作者用“但是”这个转折联词,笔锋一转,承上启下,说明她们并非“猪猡”,“正式的名称却是‘包身工’”。然后十分巧妙、自然地插叙了关于包身工的来历,指出包身工是被“带工”凭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