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科技高度发达的世纪,是世界竞争愈加激烈的世纪。在21世纪我国能否立于世界先进国家之林,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关键是创造力的竞争。创新精神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有位教育家说过:“今日不重视创新的国家,则明日将沦为落后国家而羞愧。”中央领导多次指出:“没有创造力,党没有希望,国家没有希望,民族没有希望。”因此培养创造型新一代应当成为我们时代教育的主旋律。语文是教育的基础学科,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更有英雄用武之地。
什么是“创新”?创新,就是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创新,就是独立创造,推陈出新;创新,就是打破常规,另走新路;创新,就是破旧立新,创造特色。总之一句话,创新就是走前人未走的路,干前人未干的事。例如,学生在阅读中能不拘泥于老师和书本的现成结论而提出自己的观点,且言之有理,在写作中能写出富有新意的文章,我们就认识他有创新能力。有人认为,创新问题是从事发明创造的人的事情,至少也要到大学才有必要谈,其实不然,中学进行的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创新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思维的习惯,是为将来创造发明打基础、做准备的,并非是把学生培养成科学家、发明家。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粗浅看法。
一、创设创新空间
过去,我在语文课堂教学时,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不许学生乱说乱动,堂课秩序井然,课能顺利进行,后来我发现,我虽在课堂上眉色飞舞,津津乐道,学生却在下边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到考试的时候,学生的成绩总是提不上来。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我对学生课堂管理还不够严格,是不是我对学生逼得不上当次?我带着疑问阅读了大量资料,教育专家的论著,我才知道,是我把课堂管得太严太死,这种沉闷的课堂,堵塞了学生思绪的流淌,捆束了学生想象的翅膀,扼杀了学生表现的天性,扑灭了学生创造的火焰。于是我就把民主带进课堂,改变以往课堂教学沉寂局面,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自主、主动发展的场地,成为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乐园”。在教学时,对学生进行微笑教育,把和蔼的微笑洒向全体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位学生,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对学生进行激励教育,用激励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使他们在课堂中获得表现自我的机会,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如果教师绷着脸孔,不苟言笑,则教室的气氛必会趋向紧张、严肃,而师生之间易产生一种压迫感,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创造性思维便无从产生。因此,民主教学能使学生课上如沐春风,如浴细雨,学生创造的花朵也能自由绽放。
课堂教学民主的思想体现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革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回归主体,发展主体”。所谓的“回归主体”就是要把传统教学中被教师“一言堂”所夺走的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以实现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所谓“发展主体”,就是努力实现学习主体的各方面素质的主动、生动、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尊重学生的参与地位,留给学生更多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任何教的效果都要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为落脚点。只有尊重学生的参与,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他们才会产生新奇的喜悦和不易忘怀的情感。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贯彻启发式的原则,讲究布白的艺术,留给他们思考、想象的空间,使他们主动的找到问题的答案。凡是学生能讲的,我就少讲,凡是学生能做的,我不包办代替,凡是能撞击学生智慧火花的地方,我都想办法提供给学生闪光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