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
安徽省六安市三十铺中学 陈昌宏
教学目的
1. 理解句意,概括本词的中心。
2. 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能力。
3. 理解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4. 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5. 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领会诗歌宏阔的意境,感受诗人博大胸怀和革命壮志。
难点:词人写的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词里的那种萧杀、感伤的“悲秋“情调。
教学设想
抓住诗的思路,反复朗读,着重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而具体、深入地感受诗的意境,学习诗人的宽广襟怀和昂扬的革命精神。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自古文人多悲秋。如: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
一代伟人毛泽东给我们描绘的秋景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位伟人的心田。
2.简介词的有关知识
[投影]
词,又叫曲子词、长短句等,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词有词牌,词牌是词乐曲调的名称,规定词的字数、句数和格律。词牌之下是词的题目,可用可不用。词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
3.背景介绍
本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但是,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4.指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意。
听课文朗读录音。
抽查学生朗读。纠正读音,通过点评把握文意。
[明确] 上阕写眼前景物和心中所思——谁主沉浮;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革命精神和远大理想。
“立、看、怅、问、忆、记”六个动词清晰地显示出了本词的思路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