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与民主并行
陆培林
一、 教材感悟
“当今的国际经济和科技的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展开。发展的优势蕴藏于知识和科技之中”,可见增强科技意识已刻不容缓。语文与科学二者关系密切,语文是传播、普及科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是语文教改与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也是语文的重要内容。因而新教材第七册第四单元适时地增加了以“科学”为主题的单元,充分体现了新教材的时代性和创造性。
对于语文教学中的“科学”,我觉得有两层意思:一是语文教学应关注“科学”。新世纪的到来,使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了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革命正在影响并推动着时代发展的进程。21世纪,是一个宇宙航行的时代,数字化时代,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时代,是一个高科技空前密集的时代,当前,这些高科技领域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们的语文教育不能视而不见。强调语文教学的科技性,是为了满足知识经济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或者说语文教学主动地回应知识经济的挑战。这是语文走向未来的一个重要举措和重要内涵。新教材第四单元的设置正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 二是语文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所谓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就是指语文教学应符合语文自身的学科规律,同时又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认识规律。在教学本单元的时候,我们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自主不等于自流,教师仍应积极发挥指导、引领、组织等作用,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合作也不仅仅就是分组讨论,尤其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更应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作用,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密切的合作,在合作中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强调进行探究式学习也不能全盘丢掉接受式学习,对一些必要的知识教师仍应做深入浅出的讲解,“授业”仍然是教师的重要职责。同时,语文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尤其要注意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自然科学课、地理课,如本单元中的《化石吟》《看云识天气》就很容易上成自然科学课,《绿色蝈蝈》就容易上成生物课,《月亮上的足迹》则有可能上成天文地理课。在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的同时,应重视朗读、背诵、摘抄,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重视概括、默读、速读等阅读能力的培养。
由科学我想到了民主,科学的教学观还有赖于民主的学生观。语文教学中的“民主”,首先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尊严和情感上的平等关系。在新教材面前一切居高临下式的师道尊严、唯师独尊、满堂灌都是不合时宜的。民主的教学态度,主要应体现为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并且把自己视为与学生一起在求知道路上探索前进的朋友和同志。在语文素质教育的天地中,具有真诚人文情怀和博大民主胸襟的教师,既能与学生朋友般地交流感情——让心灵体贴心灵,用尊严赢得尊严,并以一颗赤诚的童心去感受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进而把他们的精神生活引向美好的境界;更能与学生同志式地探求真理——尊重学生发表不同看法的权利,提倡学生与教师展开观点争鸣,鼓励学生公开指正教师的教学错误;还应该让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管理———训练学生语文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师生共同遵守有关教学 要求。在科学面前学生有太多的新奇感受和困惑,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的欲望,因而在教学本单元时教师应在课堂上多留时间让学生质疑、讨论、探究,并应虚心地和他们一起研究问题,寻找答案。在阅读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发挥学生个体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民主程度,让每个学生真正走向实质性参与,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课堂教学效益。许多成功的语文教改专家的实践已经证明,凡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且着眼于学生自觉能力形成的语文教学,必然既是民主的,也是真正科学的。
愿科学与民主在本单元并行!
二、 单元简介
第七册教科书安排了两个反映自然世界的单元———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第三单元文学性较强,第四单元则主要反映的是对自然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正如教科书单元提示所讲:“现在,科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在各个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影响力。”因此,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正是本单元设置的主旨所在。本单元共安排了五篇课文,它们是张锋的抒情诗《化石吟》、科普文《看云识天气》、法布尔的小品文《绿色蝈蝈》、朱长超的科普小品《月亮上的足迹》及文言文《山市》。综合性学习是结合《月亮上的足迹》一课,开展“探索月球奥秘”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