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感受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报复和革命情怀,学习作者的革命精神。
2.品味词的语言和意境,训练词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3.提高朗读能力,背诵全词。
二.教学重点
品味词的意象,赏析诗词的语言表现力。
三.教法设计
1.三读法。朗读,巩固词的有关知识,掌握字词,初步体会词的思想感情;
品读,理解词的意象,品味词的语言,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诵读,掌握词的思路,背诵全词。
2.探究比较。与古代诗人写秋的诗以及毛泽东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比较,加深理解本词的意境及思想感情。
四.教学用具
借助CAI课件完成教学任务
五.教学过程
(计1个半课时,下半个课时与《采桑子•重阳》合并。)
第一课时教案
课时目标:
体会词的意境,把握诗人的情感。
抓关键词语,理清两个脉络(结构、感情)
一.导语:
请在我的描述中回答这一人物是谁——“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他是一位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仰者,一生吟唱着《国际歌》,迈过如铁的雄关漫道,投身于改造旧中国的宏图大业。他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豪迈精神,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官、封三座大山,“阅尽人间春色”,建立了新中国。这一英雄人物在上个世纪横空出世,他是谁?
对!他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词的作者——毛泽东。
二.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学习这首词,走近青年时代的毛泽东。
多媒体运用
课件展示毛泽东不同时期的肖像
多媒体运用
播放《沁园春 长沙》朗读录音
三.背景介绍:
毛泽东同志从1911年至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
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中国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的农民运动日益高涨,同时国共两党的革命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在广州成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但是革命应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当年秋,正在湖南领导农民革命运动的毛泽东受命到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心生感慨,写下了这首词。
四.范读全词:
五.自渎全词,思考以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