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湖北省恩施市屯堡中学 王 健(邮编:445000)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目标,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就是说,语文课程应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现实环境,拓宽语文教育的内容、形式与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去学习和运用语文。
基于这种认识,2001年版的语文新教材把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作统一考虑,配合阅读教学,分专题安排在每个单元中。这些专题,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为学生的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笔者从事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十年整,在教学过程中及与学生的交往中发现,不少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很欠缺。他们普通话发音不准确、不流利;在公共场合不敢发言、不能很好地表情达意;礼貌用语差。他们向老师说明情况、解释原因、交流思想、阐述问题等,远不能达到《课标》对口语交际能力提出的要求。在学校举行的各种文艺活动中,学生自编自演的节目,以舞蹈、唱歌居多,而相声、小品等需要口语表达的节目极少……
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和另外两名语文老师一起,对本校三个年级的128名学生作过一次口语测试(其中男生70人,女生58人),采用答问和对话方式进行,测试结果是:能主动用普通话交谈的只有25人(男8人,女17人);在教室里能主动站起来答问的只有56人(男32人,女24人);口齿清楚、用词较准确、语调语速适中的只有31人(男13人,女18人);不愿回答或不知道怎样回答问题的达11人(男6人,女5人)。
以上这些情况说明,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只注重了学生读写能力的训练,忽视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这种弊端,还是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束缚造成的。时至今日,在一些较落后的农村学校,学生的考试成绩仍然是衡量学生和教师的唯一依据,教师的评职晋级、评优表模都与考试成绩联系在一起。尤其是中考上线率,甚至决定了一个教师能否保住自己的位子……这就使得所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