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实践主线,推进语文教学创新
湖北省潜江市徐李中学 杨烁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如何与时俱进,在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指导下,不断推进语文教育教学创新,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日益重要的课题。
为了研究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有人曾经跳出语文教学的圈子,对各行各业语文素养较高的人进行调查,发现不少人并未接受过系统的学校语文教育,有的人从学校走向社会后语文水平提高更快。这种现象促人深思,同样令人深思的还有为数不少的中学生对语文课不同程度的冷漠。在很多班级,轻轻松松教语文、快快乐乐学语文还只能是梦想。原因何在?主要是违背了语文学习的规律,偏离了语文教学的主线。
语言实践和思维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主线。把握这条主线,是推进语文教学创新,实现高效低负的关键。我们知道,语文素养的主体是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语文实践能力和隐性的思维能力,因而学生的读写听说思等主体活动应该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由于语文学科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传统的多读多写必须强调,没有训练的数量就没有训练的质量。但多读多写并不是全部,不是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还有如何读、如何写的问题,要注入新的教育理念。钱梦龙先生提出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理论正是根除语文教学种种弊病的药方。
把握实践主线,摒弃讲析模式,优化语文教学,突出学生的语言实践和思维训练,可以同时开辟四条航线。
一是改进读。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训练质量的高低,直接体现着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阅读教学不是不能讲解分析,而是没有必要讲得过多,析得过死,用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和独特体验。精读课文面面俱到,略读课文一带而过,课外阅读自生自灭,这样处理头重脚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可能有效提高。信息社会对人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阅读训练必须适应时代变化,正确处理精读、略读与浏览的关系,实现能力迁移。